在侵入上東區的資料庫後,伊芙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從隱約的猜測成了肯定的設想。

“沃姆”這顆星球上之所以只有永夜之城這麼一個人類文明的據點,這顆星球上的人類歷史之所以會存在斷層,那是因為此前的人類文明據點遭到了消滅。

這種消滅必然是極其迅速的。迅速到星球表面沒人能逃過。以至於這些歷史甚至連存在過的記錄都沒有留下。

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有“伊甸園”。

已知,人類是乘著星艦來到“沃姆”的。

那麼,在絕大部分的人類都從星艦上移|民到“沃姆”之後,那艘帶著人類穿越星海的“諾亞方舟”去了哪裡呢?

答案是:星艦成了“伊甸園”。

是的。星艦並沒有直接降落在“沃姆”的大地上,而是被改造成了“沃姆”的衛星,至今仍高高在上地懸於衛星軌道之上。

作為散播人類文明火種的媒介,每艘星艦都擁有各自不同的自保能力。作為“伊甸園”前身的星艦,更是擁有足以消滅小行星、在小行星帶裡開拓出一條道路的強力輸出武器。

“伊甸園”毋庸置疑繼承了來自星艦的這份遺産,也因此“沃姆”這顆星球上的人類文明程序被“伊甸園”牢牢地掌握在了手裡。

不論“沃姆”這顆星球上的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如何更疊,只要“伊甸園”裡的星艦遺産還在那裡,“伊甸園”就可以隨時毀滅“沃姆”這顆星球上的人類文明。

就像大象可以毫不費力地踩死螞蟻。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伊甸園”始終高高在上地壓榨著生活在“沃姆”這顆星球上的人,而不怕遭到反噬。

只是,即便“伊甸園”手握比“沃姆”更發達的科學技術,“伊甸園”也沒法保證星艦的遺産不會有用完的一天。

鬥魁系列之所以被設計、被開發出來,就佐證了這一點。

鬥魁是“伊甸園”的備用計劃。

是在星艦遺産用盡時,保證“伊甸園”依舊掌握獨|裁霸權的保險。

恐怕鬥魁一旦完成,“伊甸園”給予鬥魁軍隊的第一項命令就是毀滅“沃姆”上的人類文明,殺死所有的“沃姆人”。

在這之後,“伊甸園”會讓仿生人和亞人會代替人類,重啟“沃姆”這顆星球上的文明。

至於“伊甸園”為什麼要這麼做……

伊芙認為,這和“伊甸園”奉行“人類至上”主義有關。

在原教旨主義的“人類至上”主義裡,“人類”是有明確而嚴格的定義的。

“伊甸園”排斥一切進行過身體改造的人類,也排斥一切進行過基因調整的人類。

大約在“伊甸園”住民們的眼中,進行過身體改造、基因調整的人類都已經不能算作是人類了。而不能算作是人類的“類人類動物”是低賤的,是可笑的,是自甘墮|落的。

可現實情況是,“沃姆”的環境與地球大相徑庭,在這個沒有太陽照耀、四處又都是強放射性物質的星球上,人類不經過身體改造、基因調整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從生活在“沃姆”的人類身上壓榨勞力、攫取資源,不給這些人類留下足以改變“沃姆”整顆星球環境的資源與能源,還將這些努力試圖生存下去的人類加強自身的行為視之為一種墮|落,對其充滿鄙夷,用地球文明裡的俗語來說,這不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伊甸園”厭惡“沃姆人”的程度,大概就像地球上的部分白人無差別地厭惡有色人種,認為有色人種只不過是穿他們的衣服、學他們說話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