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上 開拓一項新業務(第2/2頁)
章節報錯
醫護們一致搖頭,生活工作已經夠辛苦了,還遇到穿越這種糟心事,只想聽小甜餅故事,比如剛才大長公主看賀延年的眼神就有一點甜。
而賀延年看大長公主的眼神,真的很讓人心動啊。
一瞬間,醫護們開始憧憬賀延年完成手術,昂首挺胸走向大長公主的情形了!
……
邵院長和金老離開搶救大廳時長舒一口氣,賀延年吃飯了,大長公主也願意接受檢查,不容易。
接下來就是好訊息,今天早上,國都城到方沙城的石板路已經全部鋪完,工匠們正在進行最後的調整以及相關的維護。
石板路鋪好的訊息迅速傳開,車馬隊源源不斷地從國都城萬勝門出發,向方沙城行進。
正午時分,大長公主府、鄭國公府、魏國公府都送來了大量的米麵糧油、各種獸肉、蔬菜野菜等等,排在移動梯下方等待轉運。
早就接到訊息的保科長、工程師和志願者們,就地取材,在正午以前,準備了兩條自動轉運帶,液壓叉車和轉運車在醫院西門待命。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天黑以前才全部轉運完畢。
不僅是食堂的庫房,就連供應科的大庫房也被佔用了一部分。
食堂樊主任寫清單做交接,忙得連口水都沒時間喝,望著滿滿當當的倉庫,開心得合不攏嘴,太好了!暫時不用操心了。
第二天上午,在各科醫護的努力下,第二移動醫院的病患們都痊癒出院了,一部分活蹦亂跳自己走石板路回家,還有一部分是牛車馬車送回國都城靜養的。
而第一移動醫院裡,那些被困在地下的侏儒和機關師們,身體情況大為好轉,刑部尚書梅敬竹派來囚車隊把他們運回國都城。
兩座移動醫院終於清空了,醫護們也不用每天跨區域上班,尤其方沙城裡時時揚沙,和醫院環境沒法比。
移動醫院迅速拆分重新運回醫院,光伏裝置搬運不便,暫時存入地下。
因為按照鄭國公傳來的訊息,重建方沙城的大工程正式開啟,接下來的好幾天將是城內最混亂的時期,殘破塌坍的破屋要拆掉,房屋地基要重打……方沙城將成為最混亂嘈雜的大工地。
因為方沙城的居民所剩無幾,所以方沙城的重建核心就是收納病患和家屬的超大悲田坊,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城。
與此同時,鄭國公再次展現卓越的排程能力,重建方沙城的第一批磚石運達城外,按所用數量整齊堆放在各城門外。
而各城門附近不遠處,也搭好了砌牆工匠們的臨時住宿區。
越來越多的建築材料被馬車牛車運送到方沙城,包括此前飛來醫館提供圖紙的“下水道大管”。
按照設計規劃,城中會建大批廉價屋舍,供病患和家屬在飛來醫館求醫時居住,同時會有配套的成衣鋪、布店、米糧鋪和酒肆茶肆等等,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不僅讓看病更便利,同時可以大大減輕醫院收治病患的負擔。
同時會加強方沙城的綠化部分,而“沙地種植”的經驗,由飛來醫館人才庫中年齡最大的86歲老人家提供,也就是最早發現窗外沙塵暴的搶救大廳2床病人。
不僅如此,老人家在與鄭國公、工部官員交談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方沙城附近或者順風路途上一定有荒廢的大量沙地和水土流失地。
那裡是風沙和沙塵暴的症結所在,建議鄭國公帶人去認真勘查,禁止亂砍濫伐、植物造林等等預防措施。
畢竟,大鄲就這麼大,沙地和水土流失會蔓延,遷都肯定不是辦法,不趁早治理,整個大鄲以後就是荒地。
“飛來醫館人才庫”的年輕人貢獻了自己的膝上型電腦,拿出現代治理沙漠和水土流失的影片,讓鄭國公等人一次又一次目瞪口呆。
環保和綠化的理念種子就這樣在大鄲埋下了,至於能不能生根發芽,會不會有收獲,能堅持多久,完全未知。
但至少,大鄲高層官員們的眼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種花家深藏的基因隱隱覺醒。
因為國都城到方沙城的路暢通無阻,方沙城還在重建,魏國公召集國都城車馬行的掌櫃們商量,開拓一項新業務:“飛來醫館看病接送”。
約定接送地點,滿六人就發一輛車,按路程收費。
“接送業務”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所以往返車費,百姓們也能勉強負擔得起。
這樣一來,拿著退稅購買米麵糧油的百姓們,就可以租車去方沙城看病。
對尋常百姓來說,家裡所有人都是勞動力,有人生病就有損失,不如咬咬牙去飛來醫館求醫,畢竟那裡的醫術甩國都城醫師們好幾條大街,不,甩他們幾座城。
誰也沒想到病人來得這麼快,剛拆了沒幾天的移動醫院再次搭起來,但是搭在了方沙城外,避免了重建的嘈雜,也縮短了往返距離。
移動醫院作為臨時門診大廳,先預檢分診,嚴重的病患送進醫院,不嚴重的就在移動醫院裡。
因此,醫院門診大廳的巨幅電子屏,進度條行進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