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訊息 按大鄲上朝……

按大鄲上朝的規距, 官員的親信或隨從會守著自家馬車,候在宮門外。

“今晚不回去,都散了吧。”這句話對某些官員的親信來說, 堪比晴天霹靂。

“飛記米糧鋪”開業大賣的訊息一傳開,國都城八大米鋪的掌櫃們肯定坐不住, 必定明裡暗地來打探訊息, 要自家主君拿主意。

想來,自家主君也是心急如焚, 可偏偏被困在長信宮裡。

若是以前, 宮牆再高再長都擋不住訊息傳遞, 可是現在……不論是宮門看守, 還是巡邏禁軍,全都換了好幾輪。

偏偏“人心難測”, 就算宮牆內有訊息要傳出來, 別說一時半會兒, 就算再過幾日都找不著能託付訊息的人。

“飛來米糧鋪”的影響實在太大,如果每日都如此賣米, 國都城的八大米鋪只有死路!

部分官員的親信們牽著馬車邊走邊回頭, 前幾日是官員及家眷不得離開國都城,今日怎麼就忽然變成官員不能離開長信宮了?

這可如何是好?

親信們安慰自己, 好歹府中還有主君的幕僚,他們一定與主君有許多謀劃,可以應對這瞬息萬變的局勢。

萬萬沒想到, 等他們匆匆回府,幕僚們卻不見蹤影,這還了得?必須盡快告知主君,可現在訊息也傳不進長信宮, 真是急死個人!

而國都城八大家米鋪的掌櫃們像熱鍋上的蟻群,急得團團轉卻無濟於事,一日吃了三次閉門羹,連人都沒見著,更別提有什麼應對的良策。

無奈之下,平日互看不順眼的掌櫃們,難得在傍晚時分圍坐在樊樓,偏偏各懷心思,又怕自家吃虧,說來談去都沒能有結果或對策,又各自散去。

大不了明日一早開市,把米價放低一半,後天再降一半……看“飛記米糧鋪”能撐多久?!

走著瞧!

……

國都城的緊張局勢,邵院長、金老和魏璋也非常關心,原因特別簡單,十三皇子趙鴻,哦不,現在是齊王殿下,也是將來大鄲的國君,正處於權利風暴的中心。

比起秦王晉王,齊王是大家心中最合適的人選。

所以,得空的時候,他們三人也會討論一下,三人中又以魏璋瞭解得最清楚。

目前魏璋的推測如下:

秦王和晉王兩黨編織了強大的關系網,“燎祭物品清點行動”,清理掉禮部、戶部和兵部相當數量的官員們,雖然兩張網都被嚴重破壞,但重臣還在。

以他們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替補上去的官員,很快就能把關系網重新修補起來。

但是,“米糧摻沙案”和“哄抬米價”會罷黜關系網上的大量官員,牽連的皇室成員一併被罰,這時吏部選出的替補官員顯得尤為重要,“半截孤臣”戚修明是最合適的吏部尚書人選。

戚修明會把近年來倍受打壓、心繫大鄲的底層官員選拔起來,還會把埋沒多年的狀元、進士和解元們都用起來。

假以時日,以齊王為中心,大長公主、魏國公和鄭國公三位皇室大長輩的坐鎮,再加上戚修明、晏敦和梅敬竹的全力相助,國都城甚至於整個大鄲的局勢才能轉危為安。

邵院長不禁納悶,魏璋每天急診門診和移動醫院到處跑,不是忙著翻譯,就是被金老抓著整理教材,有時還和王強一起出診出任務,除了醫護人員,最忙的就是魏璋。

他哪來時間和渠道來瞭解這些?

但邵院長也不好意思直接問,就忍不住看向金老,發現他臉上的笑意有些明顯,那驕傲又欣慰的眼神,簡直了。

事實是,金老和魏璋在樣貌上一點都不像,但言行舉止卻又有三分相似。

有一次,邵院長甚至鼓起勇氣問金老,魏璋到底是大郢的什麼人?

金老淡然微笑,老花眼透出的驕傲連厚厚的眼鏡片都擋不住:“他是我兒子啊。”說完比了個“嘴巴上拉鏈”的手勢,簽了保密協議的,一個字都不能說。

邵院長只能捏捏鼻子,如果自己有這麼個“便宜兒子”,一定狠狠曬!

經過魏璋這樣一番分析,邵院長和金老心中大石落地,齊王當大鄲國君,飛來醫館不愁沒病人!

邵院長格外輕松:“走,再去轉一圈。”現在的飛來醫館像擴建了一樣,新佔了三分之一的方沙城,所以每天轉的地方更多了。

金老坐電動輪椅上下移動梯非常不便,所以,日常的巡視是邵院長和魏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