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米招領 不僅要治,還要下狠手……(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鄲有男女之防,如果有人覺得鄭國公家的管事是男子,對女眷們不可能認得全,啊,那不好意思,管事的妻子們也是頗為能幹的,對官員女眷們也是心裡門清。
想溜?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所以,每日官員趕早朝,臨出門時都像生離死別,誰也不知何時能回家?是因為公務繁忙加班,或者再也回不了家?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這件事,自古就有。
新近不斷被提拔、擢升的年輕官員們,每日都朝氣蓬勃地奔赴早朝,而替他們在各種迷障和花招前引路的不是別人,正是差點被趕出家門的晏敦之子晏瑞,前秦王黨。
除了他們,每天鬥志昂揚的就是晏敦和梅敬竹,把戶部和刑部收拾得井井有條。
而押送米商和隨從進入國都城的妙音,給本就已經焦灼的早朝,又加了一把火。
而之前查“燎祭”庫存時,已經有將近相當多的戶部、禮部官員、兵部官員牽涉其中;大部分已經入獄收押。
齊王、晏敦、梅敬竹、魏國公和鄭國公,在看到持大長公主令牌站在文德殿外的妙音時,不止他們,殿內官員們也都暗暗吃驚,只覺得懸在頭上的刀沒落下、又添了一把利劍。
妙音代傳大長公主令,並呈上了清點後的地下存糧詳盡數量,還帶上了魏璋和王強友情提供的手機照片和錄影。
尤其是魏璋邊走邊解說的長影片,將地下存糧的位置、保護存糧僱用百戲團成員、摻沙的工具以及外面的機關等,明白清楚地擺在文武百官眼前。
滿座皆驚!
齊王殿下立刻宣佈原地解散,但官員們不得離開長信宮,改去廊下吃早食或點心。
文德殿內侍和女使關閉門窗,退出殿下值守在二十步遠的位置,捧日軍將殿外團團圍住。
“官糧摻沙”像個惡性腫瘤,不治會很快把病人拖走;要治,不能只切掉腫瘤,還要清掃附近的組織器官和淋巴結,並在術前術後配合化療。
齊王、大長公主、鄭國公和魏國公意見一致,不僅要治,還要下狠手。
於是正午時分,國都城長信宮門外、舊城和新城所有張貼欄裡都有一則奇怪的告示,有人拿著長筒大聲宣讀:
“方沙城西南地下發現大批無主存糧,糧袋無標記無字,請糧主盡快到國都城康安府報失,若三日內無人認領,存糧將歸康安府所有。若有人蓄意冒領,定嚴懲不怠。”
這份告示一出,整個國都城的百姓們都沸騰了,米市每日限購兩年多了,米價瘋漲,米商一直說沒米,現在知道不僅有米,還有不少,這簡直是春日喜雨以後的又一大好事!
然而,百姓們的歡呼雀躍都沒超過一柱香的時間,很快又為各自的生計奔走。
米市米商都說缺米,但高門大戶從來不缺,這些米糧就算沒人認領,就算最後歸康安府所有,又與百姓有什麼關系?
百姓們“吃飽穿暖”的願望,總是很難實現,這麼多年了,一向如此;這年能實現嗎?誰知道!
這份告示引起的波瀾不在百姓,而在米商以及官商勾結的官員,還有許多官員家眷參與其內,甚至包括了一部分皇親國戚。
……
而刑部尚書梅敬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仵作查驗需要至親同意。
而大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以往只有兇殺或死因不明等情形,仵作才有機會驗屍,而現在,需要驗屍的秦王殿下。
梅敬竹年輕時,耿直果敢,得罪了不少人,經過三次降罪外放又三次被提拔回國都城,直至告老居家,都覺得自己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