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 那樣才是真熱鬧

群臣驚愕地看著被拖出來的太醫, 紛紛圍過去:“鄭院使,怎麼回事?”

是的,今日一路狂奔趕來救治明妃的, 不是別人,而是剛擢升太醫院院使一年的鄭津, 剛過完五十九生辰沒幾日, 太醫院的名醫們有一半都是他的學生。

不論是國都城瘟疫,還是宮中重疾, 甚至是群臣生病或是家人病倒, 但凡病情危重, 鄭津都迎難而上。

不要說旁人, 明妃入宮後幾次重病、生晉王難産、甚至於晉王自出生以後,無論大病小恙都是鄭津全心醫治。

可以說, 沒有鄭津, 別說明妃就連晉王也沒有今日。

群臣望著被拖行出去的鄭津, 又聽到內侍悄悄傳出的訊息,明妃割頸而死, 晉王不僅要鄭津的命, 還要他全家性命,甚至連今日慶賀的百戲、舞伎和樂師們都難逃一死。

絕情、嗜殺、不知感恩與體恤……晉王的本性暴露無疑。

一時間, 惶惶不安的秦王黨,與孤臣們更是心驚膽寒。

但都沒有晉王黨那麼驚懼,鄭津那麼多次的照顧和醫治在晉王眼裡都是浮雲, 捫心自問,自己能給晉王帶來的利益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救命之恩。

如果鄭津翫忽職守,晉王悲憤而發怒,那還能讓人寬心。

可是, 就連不是醫者的群臣們,不,就連尋常百姓都知道,割頸是救不回來的!

醫者如履薄冰一生,毫無錯處,偏偏落得全家滅門的下場,升溫的春風吹得每個人心頭冰冷。

晉王還未登基就如此狂暴、不尊法度,以後登基又會是何等模樣?

所謂“兔死狐悲”,就連晉王黨羽的心都有了不小的松動。

可是,該怎麼辦呢?

保啊,保不住鄭津,以後又怎麼保得住自己的腦袋和全家性命?!

於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監察禦史們跪了滿地,鄭津一生治病救人、從未懈怠,懇請晉王收回成命。

一刻鐘後,跪在屏風外的晉王,極不耐煩地殺了一名禦史。

瞬間,點燃了所有官員的危機感,後宮外跪著的官員越來越多,“請晉王殿下收回成命”的呼聲越來越高。

然而,在悲憤癲狂的晉王眼裡,這是群臣的不忠,以及對帝位的挑釁。

兩刻鐘後,又殺了一名禦史,而此時,凡有資格入文德殿參加朝會的官員們,已經悉數跪在後宮外,並且不再呼嚎。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牆內早已疾風驟雨。

就在晉王要殺第三名禦史時,前內侍官高聲稟報:“啟稟晉王殿下,魏國公求見。”

伏在地上的官員們渾身一顫,視線齊刷刷地望著遠處的宮門,心裡的不安並未減少。

魏國公久未露面,他一出現,別說晉王殿下,就連先帝都是要親自出迎的;只要他願意,可以出現在長信宮的任何地方,後宮除外。

所以,哪怕沒有晉王的應允,魏國公也站到了後宮外。

魏國公的出現,意味著警示,而這種警示遠比禦史們的抗議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