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過往

周澄換完衣服,看都沒看摔倒在地的妹妹一眼,把門關好便頂著寒風出去了。村裡組織了挖河泥,每戶出一個青壯年,周家只有他一個男人,自然是由他去。

周慈眼看著周澄走遠,沒有一點要扶她的意思,心裡的絕望和委屈簡直要把她淹沒。

翻了翻原主的記憶,她又委屈不起來了。也難怪周澄無動於衷,原主從前經常用這套威脅周澄以達到各種目的,周澄吃了不少虧,漸漸地就麻木了。

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周小丫根本不做人,過去的一系列操作硬生生把原本端方如玉的周澄逼成了現在這副冷情冷血的樣子。

原本週家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周父周筠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其父母都是紅色資本家,周母竇煙蘭是上海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家資鉅萬。

周筠和竇煙蘭十六歲成親,兒時青梅竹馬,少年結發夫妻,兩人感情甚篤。1940年竇煙蘭生下了周澄,三年後又在戰火中拼命生下了周慈,因為生周慈的時候難産,竇煙蘭落下了病根,無力照顧兩個孩子,便把三歲的兒子託給公公婆婆撫養。1945年,周筠在一場日本人報複性的行動中被殺害,竇煙蘭悲痛欲絕,差點隨丈夫離去,但為了年幼的兒女,強撐著沒有自殺。彼時戰火紛飛,竇煙蘭和女兒在一次避難轉移中與公公婆婆失散,五歲的周澄就這樣離開了母親和妹妹,一直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1956年,周澄的爺爺奶奶先後去世,周澄辦完喪事後偶然得知母親和妹妹的訊息,振作起精神,北上來到下河村尋親。

而他找到心心念唸的母親時,卻發現竇煙蘭奄奄一息地躺在發臭的炕上,差點被渴死,而13歲的周慈則沒心沒肺地在田裡和其他孩子玩耍,根本不管病重母親的死活。

竇煙蘭本來就已油盡燈枯,見到失散多年的兒子後沒幾天就咽氣了。周慈在葬禮上沒掉一滴眼淚,而且在偷偷咒罵亡母死了還害她穿醜衣服麻衣)的時候被周澄發現了。自此周澄對周慈徹底死心,對外宣稱周慈不是竇煙蘭的親女兒,周慈竟也不否認,反而暗自竊喜可以不用當地主家的崽子。

周澄冷眼看周慈歡天喜地,心中恨不得掐死她後自己再去陪地下的親人。然而竇煙蘭的遺言是讓他撫養周慈到十六歲,周澄再有萬般不願,也不忍違背母命。

周慈性格又懶又饞,又嬌又作,稍有不如意輕則大哭大鬧,重則以死相逼,待在下河村的這兩年於周澄來說就是一場醒不來的噩夢。

今天周慈的尋死在周澄看來就是一個老舊的把戲,他早已沒了耐心去和她周旋,故而說出了那番話。

周慈看完了周小丫的記憶,內心只剩下無語和煩悶,尋死的願望倒不那麼強烈了。

艱難地撐著身子從地上起來,周慈拍了拍灰,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