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4/4頁)
章節報錯
見問,公子子馮緩緩道來:“君上即掌宋室十載,歷大小十一戰,前者十戰盡屬敗績,天下皆言宋師無能,及至日前,君上親征大勝魯軍,使我宋室得以揚眉吐氣,如此大快人心之事,吾身為宋臣,縱死亦要親至稱賀,以此告知天下,宋師雄風仍在,使之諸候莫敢欺我!”
宋公與夷冷顏笑道:“念汝忠君系邦之心,不予問罪,著汝速速離宋,及後未得詔言不得返宋,如有再犯,定斬不饒!”
聞言,公子子馮拜謝,接其言道:“謹謝君上不殺之恩,此次入宋所攜千金願,權做賀禮敬獻君上,更於洛動覓得絕色佳人一名,臣意奉君為妾,願君上納之!”
聞言,宋公與夷大笑回道:“千金納入府庫,女眷遍賜與司馬為妾,此役司馬勇襲敵後功不可沒,美人配英雄,日後定成佳話!”
聞言,司馬孔父嘉施禮拜謝。
隨之,公子子馮拜退,言日:“餘願已了,臣謹告退,就此離宋,不敢多做逗留!”言訖,轉身退去。
宋公與夷負手駐立而觀,司馬孔父嘉怒目相送,望其身影走遠,二人絕未想道,日後性命均系此人之手。
出得宮門,將近驛館之時,突從巷中竄出一人,攔於車前。
公子子馮定睛望去,攔路之人乃是大夫華夫督,遂快步下車,上前獻禮。
來至大夫華夫督跟前,公子子馮俯身子拜,言道:“不意衝撞大夫,小子死罪,大夫可曾受傷耶?”
聞言,大夫華夫督嘖嘖稱讚,回言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載磨礪,公子處事竟能圓滑至此,堂上一翻稱讚,可使君臣無言,千金佳人更是化解仇家敵意,其女美顏動人,老夫觀之亦生納妾之意也!”
公子子馮拜謝,回言道:“此處非說話之地,祈請大夫隨我而往!”說罷,伸手邀請大夫華父督與其同行。
車至驛館,二人尋得一僻靜雅間,相對而坐。
公子子馮端壺為其斟酒,隨而言道:“大夫為何不在府中歇息,而往路中攔下小子車駕耶?”
聞之,大夫華夫督對其所言置之不理,自顧言道:“公子當真不知老夫為何截道攔車乎?其他不言,只問公子此次返宋是否為爭位而來?”
聞言,公子子馮反問道:“大夫何出此言耶?”
見問,大夫華父督回道:“公子乃先君嫡出,有屬長子,宋室宗廟理應由汝繼承,皆因小人進讒,公子無端被其流放他國,長達十年之久,稍有雄心者,必定返邦爭位,今於大堂觀得公子言行進退自如,可見公子爭位之心,謂乎不只稍有雄心也!”
見其出言挑明,公子子馮接其話語言道:“即位為君誰人不想,只可惜軍政皆在其手,無能為力罷了!”
見說,大夫華父督提杯相邀,言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夫可為公子謀乎?”
聞言,公子子馮亦提杯回敬,回言道:“求之不得,願聞大夫高論!”說罷,二人同飲一樽。
落杯於案,大夫華父督起身禮拜道:“老夫自有謀劃,公子知之愈少,於公子愈安全,祈請公子速速離宋,以免為奸人所害!”
聞言,公子子馮亦起身回禮拜謝,言道:“事成與否,全在大夫之手,小子在此謝過!”
待其言罷,大夫華父督轉身而退,公子子馮亦於夜間起行離宋。
返程路上,遭遇大雨突襲,連下十日不止,原野之上白茫茫一片,盡成汪洋。
公子子馮車駕為洪水所困,只得於穎成暫歇。
此次洪災覆蓋面積之廣古所罕見,中原幾無寸土乾地,受難百姓爭相湧往高地,望之拖家帶口,布衣濫衫飢腸轆轆,其景好不淒涼。
鄭公姬寐生治災佈告高懸城頭,嚴令各州府官員妥善安置災民,攜領州府守軍治水保苗,務必保證今秋百姓食糧得以入倉。
由是於別邦不同,僅可於鄭地見之軍民同心攜手抗洪壯舉。
大雨半月而止,中原大地盡皆被淹,鄭、宋、魯受災至甚。
鄭室內因治災得道,保得半數糧苗,可保今歲百姓口糧,免生饑荒。
宋、魯則因坐視不理,千頃良田全為洪水浸沒,百姓今歲定將無糧果腹,勢成饑荒而至百姓逃散至別邦。
得知災情,鄭公姬寐生親自領兵押送千石糧食赴魯賑災,只因鄭、魯新盟,穩固盟邦而為之。
得其所賑,魯公姬允欣喜不已,意欲大排宴席款待鄭公姬寐生,被其婉拒,言之天降大災,百姓無以為食物,切勿鋪張浪費。
魯公姬允受其所教自愧不已,辦理完交接,目送其鄭軍車隊返邦,自顧嘆日:“為君若此,夫復何求!“隨即下令魯室上下潛心救災,若有怠誤者,必定嚴懲不怠。
中原洪水為患,諸侯各自救災,焦頭爛額之際,西北晉室內亂再生戰端,晉侯姬光侵陘庭之田,陘庭盟南鄙啟曲沃武公伐翼,欲知詳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