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4/8頁)
章節報錯
如今許邑已失糧草被斷,且所佔三城皆被楚軍搬運一空,無後續糧草接應下,鄭軍斷難撐持三日。
公孫子都頓時慌了心神,其維一出路,便是集全軍之力,奮力奪回許邑。
面對鄭軍回援,瘋狂進攻許邑,穎考叔不動聲色毫不畏懼,下令許邑後軍開出應城,兵分三路進取漁陵、湛阪、棫林三城,阻其再返回楚地,亦便於反擊之時大軍協同作戰。
鄭軍即將斷糧,無暇顧及三城得失,遂由其攻取。
為挽回敗局,公孫子都數番催兵強攻許邑,然穎考叔據城不出,嚴防死守令其無計可施。
加之城內糧草充盈,兵刃器械堆滿府庫,並得地利之便,雖兵力不及鄭軍,然據城而守則是綽綽有餘。
公孫子都數次取城未果,加之軍糧斷絕,戰鬥士氣萎靡低至極點,穎考叔利此良機,果斷下令全軍出擊,四城六萬精兵,以逸擊勞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全殲子都鄭軍。
如此,中原大地南門洞開,自此向北再無屏障,新鄭、洛邑唾手可得,繼而進取中原,稱霸天下指日可待!
此輪兵法推演亦以公孫子都失敗而告終,其出帳面色鐵青,胸悶氣結噴出一口鮮血,幸得帖身甲士相扶,才不至跌倒於地。
扶其退下之時,經過先鋒將車跟前,公孫子都伸手上前撫摸,繼而放聲大哭。
隨之戰鼓響起,號角齊鳴,授兵儀式開啟,鄭公姬寐生攜穎考叔,並邀魯公姬息,同登先鋒戰車巡視三軍。
授兵大典過後,魯公姬息整日心神不寧,尤其於校場觀摩南北大戰兵法推演過後,更知許邑重地決不可為楚人所佔,滿心期待許君姜弗未與楚人勾結。
然事與願違,三日後密探哨騎回報,言日許君姜弗許與楚君熊通書信來往頻道,多次與近臣言及起事之日。
聞之,魯公姬息心中萬分失落,起事之日極有可能便是許、楚狼狽為奸奸,起兵謀劃中原之時。
然魯公姬息心中仍存半分僥倖,極盼實情並非心中所想,亦盼許君姜弗能應訪許使者之請,親至郲地述明前因後果。
如此,許君通楚之嫌便不攻自破,鄭室侵吞許邑之念亦成妄想。
次日即得近侍奏報訪許使者回城,魯公姬息親登城樓檢視。
倚城望去,僅見訪許使者三人,再三檢視亦未見許君姜弗身影。
魯公姬息低頭一聲嘆息,吩咐侍從替其相迎,另請鄭公書房相商,繼而獨自走下城樓。
不過半個時辰,鄭公姬寐生踏入魯公姬息書房,見其側身微座,低頭沉思不語,拱手施禮言道:“魯公如此模樣,莫不是哨騎回報確如孤之所言?”
魯公嘆息一聲,回道:“不期此子如此不顧忠義,竟敢私通蠻楚謀劃中原,枉費孤對其如此信任!”
聞言,鄭公姬寐生上前安撫道:“魯公不必自責,人心隔腹孰能萬事猜透,眼下當務之急,乃是設法斷其通楚之念,不知魯公意下如何?”
魯公緊咬牙關,而後回道:“為護中原安危,保天子周全,姜弗賊子務必除之,萬不可使許邑落入楚人之手!”
待其言罷,鄭公姬寐生讚道:“魯公深明大義,中原百姓之福也!”
魯公姬息施禮致謝,回言道:“鄭公謬獎,孤實愧不敢當,再說許邑後有蠻楚強援,取之決非易事,敢問鄭公可有萬全之策?”
鄭公姬寐生低頭沉思一陣,繼而回道:“此事孤亦思之再三,以我二邦之力討許,確乎過於涉險,若取許之時遇楚增援,非但許城萬難攻下,我軍亦會被其牽制,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孤意可邀齊室相助,集三邦之力速下許城,彼時即便強楚來援我亦不懼,不知魯公之意可否?”
魯公輕言回道:“悉憑安排,孤尊鄭公號令即可!”
鄭公姬寐生知其言中之仍對鄭室攻伐許邑心存芥蒂,然一時未想得化解良策,只得處處小心,謹慎行事避免與其生惡。
待其言罷,鄭公姬寐生起身對其施以一禮,言道:“如此便尊公意,孤這便去信請齊助我!”言訖而退。
三日後,得齊公姜祿甫回信,言日願為天下計,出兵助鄭伐許,約期秋七月師至許田。
至七月乃有兩月餘,魯公姬息託言久離廟堂,邦中政事堆疊待理,前來辭別。
鄭公姬寐生以王侯之禮相待,出城相送十里而還。
送別魯公,鄭公姬寐生還邦專事籌備伐許,如得許邑則可盡覽天下諸侯,成就霸業則可事半功倍。
奈何天公不作美,備戰期間,息室聯合蔡軍頻繁襲擾鄭地穎河流域。
為此,鄭公姬寐生為此揪心不已,假若出兵剿殺,許邑大戰即將開啟,不容多生枝節;如是任其所為,穎水秋糧則將盡入蔡、息府庫。 鄭公姬寐生思前想後,認定許邑之戰,事關鄭室稱霸大業,不容有失。且容蔡、息肆意猖狂兩月,待得許邑攻下,秋後一併算賬。
由是下令邊防守軍緊守城池,助民搶收秋糧,新鄭大營則緊鑼密鼓籌措軍需置辦糧草,全軍備戰伐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