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姬宮湦這才回過神來,於峰火臺望去,只見原野上火把齊明,各方人馬爭相趕來。

不多時齊聚酈山之下,為首大將鄭公子姬掘突策馬向前拱手奏道:“各諸侯望烽火趕來勤王,卻不見敵寇蹤跡,敢問我王,寇於何處?”

周王姬宮湦身處深宮,從未踏足戰場,慌亂中問計於虢石父。

然虢石父亦未見過千軍向前,萬馬嘶鳴的戰場,早已慌亂無神。

正值周王姬宮湦無計可施之時,身後褒姒之子伯服探身走出來,以稚嫩之音向烽火臺下諸侯聯軍喊道:“將軍辛苦,今夜舉峰火只為視察烽火臺守軍是否盡忠職守,不曾想招致各諸侯出兵勤王,誤會一場,將軍請回!”

烽火臺下各諸侯聽到如此說辭,無不罵罵喋喋,鄭公子姬掘突扯韁按劍怒道:“君王如此兒戲,寒透諸侯之心,願王上好自為之!”說罷,轉身策馬離去。

各路諸侯涼透心緒,亦各自引兵而回。

經此一事,周王姬宮湦愈加喜愛王子伯服,堅定其廢后立庶之心。

回宮不久,便以申後無德,廢其後位,還立立褒姒為後,更奪申後之子宜臼太子位,立伯服為太子。

此後,周王姬宮湦故技重施,數舉烽火於酈山,然卻再未見過褒姒展露笑顏。

各諸侯亦對王室寒心,及後再不遣兵前往救援。

再說申侯自回故地之後,便潛心救災,歷經數月,已見成效。

聞及宮中大變,周王姬宮湦烽火戲諸侯,及至申後被廢,宜臼太子之位被奪,母子軟禁於深宮,申侯亦生就換天之心。

思前想後苦無良策,時過數日,鄫侯前來借糧,於申侯府拜防申侯。

申候以禮相待,於侯府客廳兩邊坐定,鄫侯說道:“自新王繼位以來,奸臣當道,以至天怒人怨大地欠收,餘不忍百姓飢腸轆轆,特來申地借糧賑災,忘申侯念及百姓之苦,應及一二!”說罷起身對申侯一拜。

申侯雙手托住鄫侯道:“皆為王室子民,何來借字一說?三日之內,糧草百擔奉上!”

說完,揮手示意鄫侯落座,己亦就座對案,續言道:“天子無道,廢嫡立庶,忠良去位,萬民皆怨!吾欲領兵伐之,以誅無道,扶立新王,振興周室!奈何國小兵微,無法抗及王師!今幸得鄫侯來此,不知可否助吾一臂之力?”

鄫侯起身在拜說道:“周室存亡盡在申侯之手,鄫國願聽號令,然傾其兩國兵馬亦不及與王師抗衡,還得另尋強兵助之!”

“鄫侯可有良策?”申侯急著問道。

鄫侯低頭思索一番,回言道:“今犬戎熊居西方,遊騎掠奪,胸無長計,及與申國為鄰,何不致書一封,應其糧草馬匹,借兵向鎬,以救王后,繼而扶立新王!”

申侯聞之大喜,說道:“鄫侯妙計,寡人即刻擬書!”

大計謀定,鄫候、申候兵分兩路密行此事,

再說犬戎戎主收到申候密信借兵,即於大帳商議,謀定利此契機出兵攻周,以取周室江山。

遂回信申侯,及願出兵相助。

申侯得知此訊息大喜,心想如能拉攏王室重臣,裡應外合,更為穩妥。

思前想後,認為王室之中僅有司徒姬友還算正直,遂決定將其謀劃告知司徒姬友,以圖共商大事。

不料姬友收到信件後大怒道:“糊塗!”

隨即回通道:“申侯之心甚善,然切不可行將此事!吾與胡人征戰數十年,甚知其心氣秉性,戎賊若得攻入王室,絕然不會輕易離去!申侯何忍看周百姓遭此戰亂之禍耶?吾恐不及阻止犬戎進軍周室,已言及吾兒掘突聯合諸侯救援王室,汝可前往與其商議,綢繆退敵!”

申侯讀完姬友的回信,悔不當初,然今戎軍已發,不日行將兵臨王城。

申候自知勢單力薄無法阻其大軍,遂南下尋求援兵。

且說申侯正於酈山遊玩,意欲再點烽火。

是夜,火光沖天,亮如白晝,忽聞酈山之下喊殺聲此起彼伏。

周王姬宮湦謂對虢石父言道:“自初點燃烽火之後,諸侯援兵再無蹤跡,此乃何處軍馬嘶喊,擾寡人興致!”

只見山下兵馬統一身著胡服,手舉彎刀奔向山上殺來,虢石父亦是搖頭不知。

此時,司徒姬友定眼細看,慌而喊道:“不好!敵寇入侵,左右何在,護王回城!”

說罷,便扶周王姬宮湦上馬,一行人等四下慌忙逃竄。

及待上馬坐定,司徒姬友謂上言道:“王上及王后先行,臣領羽林軍善後!”

周王姬宮湦攜其家眷,領得一班文臣,於林間尋路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