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2/6頁)
章節報錯
再說趙叔帶於朝被貶,回至府中多飲得幾杯,遂謂家人言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吾等適當速走,周室氣數將盡,無可救也!”是夜,趙叔帶即攜家眷逃離鎬京。
趙叔帶連夜急走奔赴晉地,得之晉文候姬仇賞識,並委以重任,至後終老晉地。
其後嗣隨同韓、魏三分晉地,建邦趙室雄踞一方,與之秦、楚、魏、燕、韓、齊並稱七雄逐鹿中原。
此乃後話,暫且擱置不提。
話轉當前,適值司徒姬友領軍出征之後,朝中忠良盡皆閉口不言,再無臣民敢於範顏進諫。
周王姬宮湦隨之又升任祭公為司徒、尹球為大夫,與之上卿虢石父並列三公。
此三人者,皆為讒謅面諛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由是百姓皆怨,國勢愈衰。
時過一月,伐褒大軍行低漢水。
司徒姬友下令靠岸紮營,背靠秦巴谷地,取易守難功之勢。
紮營完畢,司徒姬友便於賬中撰寫戰書,以期次日決戰。
適值此時,聞得帳外甲士奏報:“營外褒君之子洪德,請見司徒!”
司徒姬友心中疑道,大戰一觸即發,褒人此時遣使來見所謂何事?轉念一想,褒地方圓不過百里,與天子王師相抗衡,無異於螳臂當車,此時來訪當是求和無疑。當今周室已是日見衰退,戰亂四起民心不附,此役若能不戰而服褒人,則可彰顯周室德行仁義,積聚民心以復周室興盛。
慮及此間種種,司徒姬友謂對賬外甲士宣道:“請使者大帳議事!”繼而下令鳴鼓聚將。
一陣軍鼓鳴罷,王師營中大小將領,齊聚中軍大帳,意圖彰顯王師勇武,以勢促談。
勿消一刻,褒洪德由營中侍衛領進大賬,司徒姬友端坐大帳中央將臺,直面問道:“大戰在即,使者此時前來所謂何事?”
褒洪德拱手一拜,回道:“家父無意之中倚言中傷天子,徒惹兵災以致王師兵臨城下,此等實非吾輩臣民所想,還望將軍念及百姓疾苦,請恕吾父無心之過!”
待其言罷,司徒姬友拍案而起,怒而言道:“周、褒世代姻親,褒君亦可謂是王親國戚,為何如此不知禮數?歲末貢賦不至,更於廟堂之上辱沒天子,從而招至王師壓境,現今方才悔悟,汝不覺晚矣?”
遭其怒斥,褒洪德躬生拜倒,怯言道:“褒氏先祖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得武王垂青,分封於漢水兩岸,世代遵周萬不敢心存非分之想,唯求存民養息而已,實是不敢與王庭相抗。及今父君於廟堂之上逞口舌之快,獲罪於天子,實屬無心之過,萬望將軍體諒!”
說完,褒洪德俯身叩首續言道:“為求吾王降恩,吾願將之未到貢賦,限期運抵鎬京,並願增獻賦金二成,依後亦將年年如此,褒室臣民亦願聽從吾王號令,任憑差遣以示遵周崇王之心!”
見其如此言道,司徒姬友捻鬚落座,故作沉思之狀,繼而回道:“念汝有將功補過之心,老夫便上書替汝試言之!”
聞言,褒洪德再扣拜謝,言道:“小子謹謝,有勞將軍美言,然另有一事相求,望將軍準吾道來!”
見說,司徒姬友正襟危坐,問道:“所求何事?”
見允,褒洪德緊接話音言道:“吾有一妹,名喚褒姒,年過及笄,母后有意將其許往鎬京王室!褒、周世代聯姻,無論如何不可斷於吾輩之手,萬望將軍促成此事!”
聞言,司徒姬友見其誠心遵周事王,回言道:“褒君有子若此,此生無憾矣!既是如此,老夫定當於王前美言,祈請天子降恩,但不知所納貢賦何時運抵鎬京?”
見問,褒洪德搖頭嘆道:“如無岐山崩塌阻其道,三川枯竭斷其流,其貢賦應是早已獻納於天子矣!道路一通,吾便親自押運入京!”
待其說罷,司徒姬友回道:“此事無妨,大軍出征之時,我已將那岐山官道清理平整,老夫領兵與汝一同回京,亂世當道賊匪橫行,此批貢賦事關重大,萬不可再生半點差池!”
一語說罷,隨機吩咐左右備菜置酒,欲留褒洪德共赴晚宴。
褒洪德再三辭謝,言及需回褒邑覆命。
見其如此,司徒姬友亦不再強留,放其離營返褒,並調中軍守衛百人一路護送。
褒洪德回至府中,將之營中見聞,盡數述與其母褒姁知曉。
褒後褒姁雙目含淚嘆道:“天道無倫也,只是苦了姒兒!”
褒姒聞言轉出,進而拜倒在地,淚眼朦朧上言道:“吾本一棄兒,本該命絕清水河邊,然得義母垂憐救之,更教以琴棋書畫,授之歌舞技藝,再生之恩,無以為報!現今義父被囚洛邑,王室六師臨戰城下,為免褒邑百姓慘遭戰火塗炭,女兒願以一己之軀化之,義母切勿為此憂慮傷身!”
先說這褒姒何許人也?原是周宣王時,後宮宮女未婚先孕所生,將其棄於清水河邊,被一對過路夫婦發現抱走。沒過多久,宣王聞得市井童謠唱道:“檿弧箕服,實亡周室!”為童謠所惑,宣王頒下詔書,大肆捕殺販售桑弓箕箭之人。褒姒養父母因販售桑弓箕袋,被迫逃亡至褒地,然其厄運難逃,於被褒地捕,後被處決。只留下褒姒孤身一人,遊蕩於大街之上,暈倒於褒室廟堂門前,得遇褒後褒姁救治收為義女。
今逢大難,又至母女分離,二人相擁哭做一團。
是年入夏,司徒姬友帶領兵護送褒洪德一行人等,押運供賦班師回朝。
一路無話,歷時十餘日行抵國都鎬京。
司徒姬友領軍還歸鎬京大營,處置完軍中事宜,便領褒使褒洪德入朝覲見周王姬宮湦。
朝上文武大臣兩邊站立,司徒姬友上奏道:“得天子護佑,臣不辱使命,此次伐褒,未失一兵一卒,使其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