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子裡的縫工有三名,店夥計有兩名,全都望向劉氏和梅母。

他們也不知道新的東家是什麼想法,若是東家趕她們走,她們就失了生計。

在她們的忐忑中,就聽劉氏道:“你們全都留下吧,與原來錦娘開的工錢一樣,做好了加工錢。回去幹活吧。”

五人聞言,全都鬆了一口氣。

這年頭想找個正經營生太不容易,在這鋪子裡幹,乾淨又沒有重活兒,更何況開的工錢也不低,實在不好找。

沒過多久,香雲坊換了老闆之事被傳了出去,因從前在香雲坊定做衣裳的,都是衝著錦孃的手藝去的。

如今換了老闆,她們都不相信劉氏與梅母的手藝,這半月內都沒有接到一單衣裳。

之前錦娘在時接的訂單做完後,就連鋪子裡的縫工也都閒了下來。

梅母看向劉氏:“怎麼辦?這鋪子每天都是有費用在的,這樣下去不就賠大了嗎?”

劉氏也沒操心過生意之事,她在京城陪嫁的鋪子,也都是交由媽媽去管理的,每個月都有盈利,她也只是看看賬本。

自蘇府出事後,她和雲正青帶著孩子們離開京城前,安排媽媽將她陪嫁的兩個鋪子賣掉,偷偷打點官差,再給流放嶺南的蘇大哥及蘇家男丁送去了一部分,也好讓他們好過一些。

但劉氏並沒有像梅母這樣焦急,她自是有底氣的,她的謙兒和扶兒腦子裡主意多的很,只要問過他們,興許就能將鋪子運轉起來。

果真,劉氏問過了雲知謙後,就聽雲知謙道:

“娘,這你就問對人了,你鋪子裡之所以沒有生意,那是因為大家都不相信你和岳母的手藝,那便將你和岳母的手藝展示出來。”

劉氏哪懂這些生意經:“謙兒,你能說具體些嗎,我們該怎麼做?”

雲知謙想到剛開始銷售‘胭脂醉’時,許多人也是不信這酒的。

他便用了妹妹所講的法子,做了個展臺,用美女將人吸引來,再讓那些愛酒之人免費品酒,這樣美人也看了,酒也飲了,他們一開心,自是有人會下訂單。

有了第一次,酒喝完他們便會買第二次。

他與紀芸一協商,便花大價錢去了百花樓找了幾個清倌人和紅倌人,這才讓人慢慢認識了胭脂醉。

而這個方法同樣也可以用在香雲坊。

這時,雲扶走了進來,知道了劉氏的煩惱後,便道:

“娘,我隨大哥去京城時看到過上京貴女圈流行的衣裳款式,我突發奇想,衣裳可以做下改動,我們再做出來。

剛好我與嫂嫂學了丹青,我去試著畫下來給娘看看,娘若覺得可行,便可以將這些款式做成樣衣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