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是漢,這一部是唐,正好銜接。

下一部麼,他也已經有了腹案。

“啪!”

楊沅一拍大腿,朗聲說道:

“漢末英雄劉關張,隋唐豪傑推瓦崗。

三人同心扶漢室,眾友齊力反隋煬。

麥城餘恨悲白帝,洛陽蕭索二賢莊。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燒瓦崗一爐香。”

曲澗磊聽得兩眼放光,這定場詩,聽著就得勁兒,太好了!

最重要的是,他剛說完《三國》啊,這定場詩還把新書舊書聯絡起來了,妙極!妙極!

曲澗磊埋頭便記,下筆如飛。

“說話隋煬帝年間,這一日,兩個解差押解著一個犯人前往涿郡。這犯人姓秦名瓊字叔寶,家住山東歷城縣……”

楊沅也不記得故事全文了,但主要故事情節倒還記得。

他大概其地說給曲先生聽,再讓曲先生自己去豐富補全一下也就是了。

所以,楊沅說的都是梗概,只有極精彩處,他都記得,才會說詳細些。因此故事說的就快。

曲澗磊聽著聽著,忽然有些疑惑地打斷了楊沅:

“慢來慢來,小沅啊,你這隋朝末年怎麼也有一個‘有求司’啊,‘有求司’不是你教我的三國故事裡邊的一個會社麼?”

“‘三國’裡有,‘隋唐’裡為什麼就不能有?”

楊沅笑吟吟地道:“以後啊,曲叔你說的書,不管是說史、公案、奇俠、神話,這裡邊咱都加一個‘有求司’。

“這樣一來,你的故事可就有了一個獨門標誌了,這不也是一個揚名的好手段麼?”

“呵呵,有道理,有道理啊。”

曲澗磊笑著答應一聲,馬上低下頭去,目中精芒倏然一閃。

楊沅說的這個“有求司”,在他說過的《三國》故事裡,曾經出現過。

當時曲澗磊並沒覺察有什麼不妥。

可這隋唐故事裡,竟然也有一個“有求司”?

難不成,他是在影射……我們“繼嗣堂”?

不對,楊沅又怎麼可能知道“繼嗣堂”的存在呢?

曲先生滿腹疑竇,楊沅卻已趁機說道:“況且,咱們這臨安城裡,是真有一個‘有求司’的。

“曲叔你替他們揚了名,他們對伱自然也會心存好感,對曲叔你可沒有什麼壞處。”

曲澗磊矍然一驚,猛然抬頭道:“你說什麼?如今的臨安城,真有這麼一個號稱‘無難不平,無困不解’的‘有求司?’”

“當然有!所以曲叔的故事裡邊,可千萬不要說他們的壞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