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來負責這麼大的軍費缺口?

就算負擔的起,我拿這錢養三四萬大軍不香嗎?

為啥只養六千人。

人家已經是這樣的待遇,想大幅削減軍費,卻還讓人家做著以前的事情,那也是行不通的。

就算普通的官兵也很容易激起譁變,更何況這兩支軍隊作風本就有點“瘋癲”。

所以只能一勞永逸,一個打散了,一個全員“轉業”。

這一來,他們連能夠熟練使用新式火器的兵也沒有了。

他們倒是獲得了楊沅這邊已經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

但他們卻只能按照圖紙,找一批有突火槍使用經驗的老兵“傳幫帶”的教授新兵使用。

他們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領的兩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歸川中各部團練後,便也如一顆顆火種,撒了開去。

楊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戰命令的,當時沈虛中就已奉詔先行一步,趕往潼川府路接掌經略安撫使,和楊沅來了個無縫銜接。

從那時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軍中開始普及。

而這恰恰是以前楊沅全力避免的。

他深知,這個時代的火器還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們也不僅僅是換了手中一件武器。

原來你給他一杆長矛,現在你給他一杆竹槍,使用方法、訓練方式、作戰方式、保養方式都沒有太大變化。

可是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帶來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環節的調整。

這也是當初楊沅不動正規軍,寧願從團練兵中招募那些具備了一定的紀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來使用火器的原因。

現在……,經過半年多的訓練,軍中將領們以為他們已經擁有了在楊沅手中大放異采的火器運用技術。

但……也只是他們自己以為而已。

……

四月一日,西夏兵馬奉詔,北擊韃靼,牽制韃靼兵入陝。

時寒、郭棣、溫泫臣、樓忘臣等舊派、新派武將們則奉詔統兵出了箭筈嶺。

他們兵分四路,殺向德順州、平涼府、隴州、鳳翔。

陝西戰事結束半年以後,戰火再燃。

四路兵馬初戰大捷,攻城掠地,勢如破竹。

他們攻打的地區,都是先前被楊沅三路大軍攻打過的地方。

當時三路大軍過處,對該地已經造成了各個方面的破壞。

而銜尾而來的韃靼兵又破壞了一遭。

或許是因為這些緣故,使得駐守當地的金軍士氣低迷,所以宋國四路大軍進展順利。

除了鳳翔等幾塊硬骨頭久啃不下,僅僅兩個月,宋軍便連下十九城。

捷報雪片兒似的傳入臨安城,剛剛親政的小皇帝意氣風發。

六月中旬,江南進入了梅雨季節,十天裡倒有七天雨水連綿。

趙愭的心情,也像這陰雨連綿的天氣一樣充滿陰霾。

因為他一個月光復長安的願望沒有實現,鳳翔依舊死死橫亙在宋國大軍撲向長安的必經之路上。

而較之江南來說氣候乾旱的陝西,此時同樣進入了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