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們給朕打出一份漂亮的戰績,到時候,朕要提拔你們,還有誰敢多嘴?”

樓忘臣等一眾東宮屬官聞言大喜,忙不迭便是一堆“聖明”、“英明”、“神武”的馬屁奉上。

小皇帝聽了,也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

趙愭親政,改了年號。

皇帝登基時便會改年號,一般於次年生效。

當然,世事無絕對,也有極少數皇帝,迫不及待地當年就改了年號。

至於皇帝親政,年號可改可不改。

趙愭為了儘快抹去其他人在他的王朝的痕跡,終究還是改了年號。

趙愭的年號是為“建武”。

自從漢武帝首創年號制度以來,儘管歷代帝王用過很多年號,但有意重複前朝年號的並不多。

中國字那麼多,翰林學士們個個滿腹才學,並不是取不出一個新的有吉祥喻意的年號。

特意定年號為“建武”,這顯然是刻意為之。

果然,還沒出正月,官家趙愭便開始了一系列的舉動。

去年秋天御前會議,定下的所謂在兩三年時間徹定平靖西夏故地、再圖收復中原的策略,全然成了一紙空文。

也不能說是空,這些事做還是要做的,只是小皇帝迫不及待,只爭朝夕。

他不是不做,他是諸般舉措同時做。

他做事,比隋煬帝楊廣還要激進。

趙愭已經做好了受晉王趙璩阻撓的準備,如何反制也有了預案。

不過,趙璩並沒有管他,這個侄兒不願受自己管教,他並非感覺不到。

趙璩先去請示了兩宮,然後與兩宮一起,迫使趙愭捏著鼻子封了李鳳娘為郡主之後,鵝王就恢復了浪蕩閒散的模樣。

這一下,趙愭總算徹底放下心來。

轉過年來,趙愭便頻頻召喚親信大臣,商議軍機大事。

楊沅雖然依舊掛著陝川暨隴右宣撫使的職位,卻已完全被排除在外。

趙愭的東宮舊臣們需要一份足夠大的功績來加官進爵,站上廟堂高處。

趙愭自己也需要一份在他手上誕生的豐功偉績,來樹立他少年天子的無上榮光,建立完全屬於他的朝廷班底。

到那時,他才是真正意義的天子。

一言九鼎,乾綱獨斷。

他想要的一切,才再沒有人可以阻攔。

趙愭磨刀霍霍,準備大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