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要把那個大魔頭帶上山去,讓他念經懺悔、修行贖罪,明知你要殺他,貧尼不能袖手。”

“所以,也就是說,小師太你……絕不會殺他。”

“當然,他對他人的傷害已經造成,殺了他能解決什麼問題呢?貧尼若是以殺止殺,與那個沒人性的狗官又有什麼區別?”

梵清睜著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憐憫地看著眼前這個因為仇恨而陷入紅塵迷障的俊俏施主。

楊沅放心了,攤上這麼個武功奇高又一根筋的大高手,本來是很叫人頭疼的。

可是既然她堅決不肯殺人,只是要抓自己上山剃光頭,那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這小女尼有點不諳世事,想說服她,怕不是三言兩語的事。

不過,既然她不殺生,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暫且忽悠著她,吳家現在是我的追隨者,回頭找到她大哥,讓吳淵勸勸她。

打定了主意,楊沅便不再糾結此事。

二人放下這個話題,隨口便閒聊起來。

很快,二人便聊到了往生來世的話題。

楊沅對往生來世一向不以為然,他更認同活在當下的觀念,這倒是與道家理念不謀而合。

梵清見他有一身上乘的道家內功,本就認為他是道門俗家弟子,所以對他的理念倒是不以為奇。

梵清小口的抿了口茶,捧杯微笑道:“其實,施主之所以這樣想,只因為,對於‘我’,佛道兩門的認知不同。我佛家以為,肉體只是皮囊,真我乃是靈魂。靈魂由內而外,可分做三層,最外層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五覺之屬,是可以拋棄。

中間一層,是末那識,是因他人因緣而產生的,這也會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消失。

能隨著靈魂往生來世的,是本我、真我,也就是阿賴耶識,是種子意。

它是永生不滅的,因此,不管輪迴多少世,它依舊是它,你自然也還是你。”

談起她拿手的話題,梵清的目光愈發恬淡,充滿了智慧之光。

“我們修來世,是因為窮一世之功,未必能修得圓滿,超脫輪迴。

如果有大智慧者頓悟成佛,那一世便修成自然更好,如果沒有那樣的慧根佛緣,也無需氣餒。

因為本我永生不滅,不損不毀,來世繼續修行,總有功德圓滿的一世。”

如果是李師師在這兒,大可與梵清小尼姑好好地辯一番經義。

但楊沅於佛道經典並無涉獵,哪裡比得了梵清的造詣精深,哪怕不以為然,他也無從搭話。

好在,梵清並不覺得他是被自己說的啞口無言,只道他是因為被自己所救,不願頂撞恩人。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於是,梵清便主動說道:“而你道家思想,同樣認為肉體乃是皮囊,真我乃是元神。

元神非如我佛家思想,由內而外,以阿賴耶識為本我。

在你道家思想中,元神分作並行的三個部分,是為胎光、爽靈、幽精。”

“胎光乃生命之光,爽靈代表著聰明智慧,幽精代表著七情六慾。”

梵清於道家思想,竟也比楊沅精通:“能往生轉世的,只有胎光。胎光做為一抹真靈,往生來世,它會因為來世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事,誕生或結合新的爽靈與幽精,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元神。”

“所以,來世的你,已不再是今世的你,至少不是一個完整的今世你。因此,道家才執著於修今世。”

梵清說的深入淺出,楊沅一聽就懂,倒是可以參與一下話題了。

楊沅道:“那麼,小師太以為,哪種說法更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