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阿勒城有六萬人口,兵馬則有四千餘。

大理國的總人口約有三百萬,總兵力約有十萬。

所以,阿勒城的有四千兵,在地方上已經算是相當有規模的一個大部落了。

阿勒城的首領是一位部長,也就是縣尹。

但是實際上,他們這兒的官,大多數都是軍政一把抓的,因為他們就是本地的部落長。

刀部長此次出征,只留了一千部落兵守城,帶了足足三千人馬,氣勢恢宏。

他之所以如此冒進,原因很簡單:他並不覺得大宋勞師遠征,還能有什麼戰鬥力。

聽說宋軍在敘州殺得馬湖蠻潰不成“部”,但是同樣的訊息落在不同的人耳朵裡,是會有不同解讀的。

有人因此畏懼了宋軍,但也有人對此不屑一顧,刀部長就是不屑一顧的人之一。

烏蒙七蠻與敘州三蠻的力量是半斤八兩的,而烏蒙七蠻被涼山土兵打的狼狽不堪。

涼山土兵只不過是駐紮在涼山州邊陲地區的幾路土兵。

刀部長自認他的精兵良將,戰鬥力是優於涼山土兵的。

因此推算下來,刀部長大於涼山土兵,涼山土兵大於烏蒙七蠻,烏蒙七蠻等於敘州三蠻。

這樣的話,打敗了敘州三蠻的宋軍,難道就能比他的兵馬更厲害嗎?

何況,他刀擒虎也是讀過兵法的,他可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啊!

因此,刀部長迫不及待地就領兵來了。

他怕被別人搶了先,他要“頭啖湯!”

刀擒虎的兵也很興奮。

因為大理國計程車兵出戰時是需要自備糧草的,但是他們可以隨意搶劫。

搶掠所得要上繳三成,其餘皆歸個人所有。

所以,這三千部落兵也是興沖沖而來,他們想要滿載而歸。

楊沅終於找到了一隻可以用來儆猴的雞,他心裡也很高興。

而且他也想親自檢驗一下火器的戰鬥效果,所以他也興沖沖地上了前線。

雙方在一處開闊帶遭遇了。

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

楊沅沒把火炮拖來,主要是因為……殺雞焉用牛刀?

當刀部長遇到了楊撫帥,雙方都大為期待這一戰。

幾乎沒怎麼排列陣形,刀部長的部落兵就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

而楊沅這邊,訓練有素的火銃兵已經按照鼓點站位整齊,一排、兩排、三排……

一排裝銃,一排進銃,一排放銃。

第一排射畢,退至第三排裝銃,第二排進至第一排放銃,週而復始輪流齊射。

憑著這種辦法,在速度上,它才勉強跟得上弓弩的射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