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快去請妹夫楊沅(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日,楊沅在敘州再次接見了當地官員。
這些官員能力還是有的,他們在當地任職多年,楊沅既然指明瞭方向,那麼如何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這些官員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楊沅彈了彈他們寫的條陳,付之一笑。
你看,這不是人人都知道敘州現在存在哪些弊端嗎?
他們就連用什麼辦法能夠解決這些矛盾和困難其實都很清楚。
懶政、怠政、不做為,這其中固然有正印官的問題,可是這些屬官各自負責一攤,如果真有心,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總該做好吧,結果呢?
現在,他們是畏懼我找他們算賬,急於戴罪立功,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思量片刻,楊沅便有了定計,眾官員所上條陳中,以他的見識,認為不當施行的或者可以最佳化的,全都加了批註。
隨後,他把這些官員召到大堂上,宣佈了他的績效考核標準。
現在,他沒有能力在整個大宋甚至是川峽四路去發動大的變革,但是在潼川路,他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敘州的條件確實比起一些漢化程度高的州府艱苦了許多,這是客觀事實。
所以,派駐到這裡的官員,乾的比別處的官員辛苦,卻又很難出政績。
沒有政績,就不能升遷,升遷無望,就開始混日子,如此往復,便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楊沅在他的職權範圍內,在川中地區率先推行了“捲起來”的政策。
他明確規定,艱苦地區的官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這兒做事了,這苦勞就是功。
只要沒有大的過錯,考功就按應得標準再提一級,三年任期滿了,必定調任上州中州。
如果在此地政績卓越,必赴上州任職,必然升官。
人都是有慾望的,不能讓人家毫無回報地無私奉獻,那不符合人性。
付出了,就該有所得。
楊沅的這條政策一出,那些只是因為對他的恐懼才使盡渾身解數的官員,眼睛裡頓時迸發出了希望的光芒。
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那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只靠威權恫嚇,他們只會更加“不作為”,只有你點到了什麼,他在你點到的地方不出紕漏。
可是那樣的話,楊沅還能忙得過來麼?
豈不是他自己兼任了敘州大小官吏的差使。
如今則不同了,不管是郵驛的建立,道路的修建,趁著土著嚇破了膽,遷他們出山為民也容易。
諸多方面,各方官員全都親力親為,乾的熱火朝天。
這些部落首領平時乾的活兒,其實就和一個生產大隊長差不多。
他們維持本部落的正常運作,處理部落、部族之間的矛盾糾紛,安排採擷、捕獵、種植、加工業的人員分配和對外的統一貿易。
因為生產力的極其落後,雖然他們對本部落擁有著絕對統治權,可也真沒有更多可以施展權力的地方。
這倒是讓楊沅把他們遷出山來,在已經有了武力支援的基礎上,沒有遭遇太大阻礙。
他們帶領族人出山之後,所負責的事情和原來差不多,只是失去了司法權和調兵權。
可調兵是為了什麼?為了和其他部族搶地盤。
打仗就要死人,不是萬不得已,誰又願意打仗。
現在這方面的事,由大宋朝廷負責了。
楊沅在當地直接留下了兩支駐軍。
另一方面就是司法權,這的確是削弱了大鬼頭、小鬼頭們的權力。
可是一方面,他們剛被楊沅的鋼刀殺怕了。
那些會發光、會冒煙、像打雷一樣的武器,他們看見就渾身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