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從楊,楊沅的唇角輕輕抽搐了幾下。

他明白金玉貞給孩子取這名字的原因,只是第一次看到來信中提到這個名字時,他真的有點繃不住。

“等他再大一些,更是可以經常送過來,在這裡讀書、學習,得到的閱歷和見識,一定差不了,這樣他才更容易成才。

到時候你以為了孩子成材,陪讀在身邊的名義,還怕你我不能長相廝守?”

楊沅柔聲道:“等孩子再懂事一些,不會說錯話的時候,我們就把真相告訴他,我們不能一直瞞著,他越早知道越好。”

“嗯,你道人家不樂意麼?只是之前孩子太小,妾身不敢帶他過於跋涉。”

柔和微暗的燈光下,金玉貞媚眼如絲:“人家都三年不知肉味兒了,這一回呀,不吃個飽,才不捨得走。”

說著,她的身子就蛇一般向下滑去。

……

大理國,國相高貞壽離開大理城,巡弋地方去了。

這是他默許楊連高發動政變的一個訊號。

高氏世襲宰相職位,如果自己不想做皇帝的話,其實完全不必多此一舉去支援別人篡位。

更何況,為了確保這種世襲關係的穩定,高氏和段氏也是代代聯姻,親戚套親戚。

高貞壽之所以默許楊連高篡位,是有原因的。

首先,高貞壽這個宰相,是篡位得來的。

十多年前,大理國宰相是高貞壽的叔父高量成。

高量成娶的是段氏的昭慶公主,和段氏關係比他更為密切。

高貞壽是趁自己這位叔父平定烏蠻三十七部叛亂時,在大理城竊據了相位的。

而且,之前的大理國皇帝段和譽,其皇后是高氏一族的女子,而高皇后沒有兒子。

所以,現在的大理國皇帝是側妃所出,和高家的血脈關係就遠了。

被他奪了相位的叔叔和段氏關係更近,段氏現在的皇帝和高氏的血脈關係又比較遠……

因為這兩個緣故,高貞壽覺得,楊家既然想要這個皇位,那也並無不可。

等楊連高成為皇帝,把舒窈丫頭嫁給他做皇后,多生幾個孩子。

到時候,皇帝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皇后是他親侄女,將來的太子也有一半高家血脈,

於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所以,高貞壽很痛快地離開了大理。

為了避免重蹈叔父的覆轍,再被他人鑽了空子,高貞壽留下對他忠心耿耿且勇武有餘、智謀不足的族弟高正大掌管著大理禁軍。

楊連高在高貞壽離開大理城的當天,就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宋國那邊,他不必再派人通知。

只要大理國官兵突然得了失心瘋一般,對屬於大宋的烏蒙地區主動發起進攻,那就是他給楊沅的一個訊號。

妹夫,表哥我謀國之戰已經開始,速來!

……

楊沅很忙。

除非他是閒散王爺,亦或是冗官狀態下只拿俸祿的閒官。

做為一位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哪怕他有著這世間最強大的內記室,每日裡依舊有數不清的事。

好在前衙後宅住著方便,所以他每天出現在後宅的機會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