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人家那處可是光的,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歡?

……

正旦佳節時,楊壽從南鄭城風塵僕僕地趕了來。楊沅現在是楊家輩份最尊者,族譜上都寫了的。

只是楊福身體不好,長子身體比他還差,就把楊壽派了來,給他小叔爺叩頭拜年。

有了機會向撫帥獻殷勤,楊府府邸裡客似雲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嫣然和多子忙不過來,諸多貴重禮品又不能不過手而直接交給家僕處置。

所以,無奈之下,便把梵清和眉真找了來。

兩位姑娘也都是識文斷字、懂些術學的。

做這些登記、統計、分類、儲放,自然駕輕就熟。

眉真是很開心的,這算是提前預演做楊夫人,她當然開心。

梵清卻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懂這裡邊的意味。

不就是幫忙做些財寶禮物的登記整理嗎?

小事一樁。

楊沅在“好色”之外,“貪財”的名聲終於也開始傳出去了。

不過,楊撫帥從不盤剝百姓。

而且他到任後所搞的一系列的事情,給川中經濟可是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製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很多原本極貧苦的百姓人家,如今過年也買得起好米好面,還能割上幾斤肥豬肉過年了。

他們對楊撫帥自然只有打心眼兒裡的感激,並無絲毫怨懟。

老百姓對於父母官的要求,真的是一點兒也不高。

只要你能為百姓做點兒好事,讓他們稍稍得到一點實惠,他們就已感恩戴德。

老百姓是最務實的,他們並不苛求他們的父母官能是個聖人。

……

在江南,隱隱已有亞聖之姿的“木易先生”已經很久沒有露面了。

如果有那麼一個有心人好好對照一下就會發現,“木易先生”消聲匿跡的時間,恰與楊沅離京的時間相吻合。

不過,有他的學生陸九淵等人拿著他著述的文章在雅集、文會等場合中不斷宣傳普及,又有當今皇帝的全力支援,“新蜀學”已迅速普及開來,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學術。

“木易先生”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隱隱然已經從大師、宗師,開始觸及到了“聖”的門檻。

可今年過年的時候,陸九淵突然接到正在“遊歷”當中的恩師木易寄來的一封信。

信中說,恩師應川中撫帥楊沅之邀,將赴川中講學,正式成立“新蜀學派”。

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

昔有孔夫子和七十二賢。

而將來,在文廟中,未必沒有木夫子和他的追隨者們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