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雅集”,在楊沅到來的第二天就召開了。

畢竟蓬州地區的文人名士大都住在蓬州城內外,想要邀請他們非常方便。

而且,楊沅的計劃只要稍稍露一點口風出去,就馬上引起了這些文人士子的極大興趣。

著書立說,永傳後世,這個誘惑對於文人們來說,那可是比做官的誘惑還要大。

當然,今日赴宴的也不都是文人墨客。

難得有這麼一個能夠巴結楊沅的機會,本地的豪紳大都參加了。

這些豪紳誰不識文斷字呢?

所以,你要說他是文人,貌似也說的過去。

“雅集”的地點,就設在楊沅上次來時住過的那處城外的吳家別院。

吳家的這幢別院面積很大,這裡的秋景也很美。

僅別院內,就有大小池塘三座。

池塘之間以小橋相連,池邊蘆葦叢生,魚躍鳥棲,野趣盎然。

因為此番集會允許客人們攜帶女眷,所以這次雅集也有許多女子盛裝出席。

只不過,功成名就的鴻儒士子們,他們的髮妻年紀一般也都不小了。

因此大部分鴻儒士子攜帶的都是自己最寵愛的如夫人,還有一些把女兒帶了來。

帶女兒來的,只怕就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不過,士子文人雅集聚會,經常會有的狎妓同遊的風流韻事,今兒是絕對沒有的。

畢竟今日召集他們的是潼川路經略安撫使楊沅,此人位高權重,誰敢在他面前放肆。

堂上,絲樂鼓吹,聲聲入耳。

四壁依舊置了火盆,加上堂上客人眾多,所以空間雖大,卻也不覺寒冷。

廚下大廚隨時烹製出新鮮的食物,著人端上來供客人們食用。

不過因為今天是雅集,而非一場正式的飲宴,所以奉上的主要是點心和酒水。

至於硬菜,就只有一道炙全羊和一道烤駝峰。

炙熟的肉都切成小塊兒,灑上胡椒、椒、安息茴香等香料粉,再紮上竹籤,一盤盤地端上。

這川峽之地的文風和江南大不相同。

頗有一些文人就如樊舉人一般,身材高大,走路帶風。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糾糾武夫,說話也是粗聲大氣。

西北文人的詩會雅集,少有如江南雅集一般的綺麗之風,在這裡彷彿詩詞只是小道,酒水才是雅集上最重要的東西。

大家匯聚一堂,酒水不斷,笙歌曼舞,談論的東西也不侷限於詩詞歌賦,談玄論道也是常有之事。

梵清也來了。

她現在依舊還是出家人身份,但是因為扮的是保鏢,為了不那麼引人注意,她還是換了俗家衣衫。

只是她從小在山門慣了,所以換的這身衣衫顏色也極涓淨,不帶什麼飾,頭上也不戴什麼首飾。

清湯掛麵的一張臉,好在她這張臉特別能打,哪怕不施脂粉,也是清麗出塵,吹彈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