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稱他們為大理三十七蠻部。

事實上,三十七蠻部只是勢力較大,最為有名的,實際上大小土官還要更多。

但是這些大理貴族當然也有實力高下之分,目前大理實力最強的三大姓,是為段氏、高氏和楊氏。

楊連高就是大理楊氏一族的嫡房少爺。

正是因為大理是由這麼多大大小小的勢力組成的類似於聯盟的一個帝制國家,實際上皇帝權柄遠不如中原王朝,因此內部的政治鬥爭也遠不及中原一般慘烈。

失敗的就如角逐聯盟長失敗了一樣,下臺就是了,不至於太過血腥。

比如幾十年前,大理權臣高升泰就廢了保定帝段正明,自己做了大理國皇帝。

而段正明呢?

他出家為僧了。

他擴建了一處寺廟,帶著他的親信文武官員上百人、侍衛五百多人,還有三十多位妃子出家了。

三十多位妃子各有庵堂,這寺廟說是寺廟,仍舊猶如一座宮廷。

因為大理此時興起的佛教是密宗阿吒力教,他們出家不改俗姓,不用“釋”字為姓,仍然保有家眷。

被奪了皇位的段正明不但依舊錦衣玉食,妃嬪簇擁,他悶了還能出國遊玩。

段正明經常攜妃帶眷,往中原遊玩,每次出行,至少用二十匹馬馱運金銀,供他用。

大理盛產金銀礦,權貴人士喜歡把金子打造成片狀或條狀進行交易使用。

這也是方才楊連高直接送給楊府門子一根金條的原因。

一個被奪了江山的廢帝,沒有性命之憂,依舊待遇不變,不會派人看守,還能攜帶大量金銀出國……

這個所謂的帝制政權,可不就相當於北方遊牧的部落聯盟麼?

而且高升泰過了兩年皇帝癮,就大限已至。

臨死他又覺得對不住段家了,所以叮屬他兒子,還政於段氏。

段正明已經出家了,於是,高氏把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接來,重新做了皇帝。

謀朝篡位的高氏呢?

高氏繼續是大理第二大氏族,掌握相權。

如今,段正淳已經去世,他的兒子段正嚴(又名段和譽)在位三十九年後,因諸子內爭外叛,現已出家以求清閒。

現在在位的是段和譽的兒子段正興,宰相則是高家的高量成。

楊連高則出身於和段氏、高氏可以分庭抗禮的大理楊氏。

大理段氏一族掌握著皇統,大理高氏掌握著相權,而大理楊氏則掌握著宗教權。

在崇信佛教的大理,楊氏甚至可以爭取到段氏、高氏一些人的服從與擁戴。

楊連高是大理楊氏嫡子,又是大理高家的外甥,所以,野心勃勃的楊連高也想效仿高升泰,過一把皇帝癮。

為此,他內外勾連,謀求國內國外各方勢力的支援。

大理國內,他鞏固楊家的基本盤,努力拉攏其他氏族大家。

大理國外,他屢次前往播州拜會世襲播州的安撫使楊選,並拜為義父。

吐蕃方面,則與錯那、墨脫、波窩等大部落頻繁接觸,透過經商貿議建立密切聯絡。

之前,他正在吐蕃活動時,偶然得知大宋商人蓬州吳淵頻繁同吐蕃各部接觸,想要大量購買西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