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老趙沒興趣。

那時江南的吳越、南唐都還沒有徵服,北方的契丹也在虎視眈眈。

對於剛剛成立的大宋來說,不想深陷於雲南的深山老林,倒是可以理解。

但是,大理國對大宋卻特別有好感。

那時大宋還沒有一統中原,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遣使臣服,請求大宋冊封了。

可是,大理國前前後後請封了十多回,都被大宋以各種理由給拒絕了。

直到段和譽稱帝期間,再次遣使向大宋請封,當時大宋的皇帝是徽宗,宋徽宗答應了。

大理國喜出望外,接到大宋冊封他為大理國王的詔書,段和譽興奮的手舞之、足蹈之,舞姿飄逸,如凌波微步。

結果大理剛成為大宋的藩屬國沒多久,大宋就被金人打成了金國的藩屬國。

大理和金人隔的遠著呢,所以大理倒不在乎金國,依舊向大宋朝貢。

可高宗趙構也是個實在人,禮物他收了,使節趕回去了。

什麼藩臣關係,咱還是算了吧。

要做生意沒問題,你要向我稱臣,那就敬謝不敏了。

至於說大宋為何對大理持有如此奇葩的態度,

有可能是大宋一直想直接佔領大理,而不是在那兒封一個藩臣。

但是從建國伊始,大宋就一直騰不出手來,所以只好拖著。

如果認了這個小弟,人家又很恭順,那麼當大宋有這個實力的時候,也不好意思出手。

也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大理的世家大族多如牛毛,大理皇帝的實權實在有限。

如果大宋認了這個小弟,很可能有事沒事的就得派兵去給他揩屁股,大宋認清了這一點,懶得惹個麻煩包回來。

事實上,這也正是大理國熱情洋溢地想認大哥的最主要原因。

段氏底氣不足,所以急切想要獲得中原王朝的認可,這樣便能多幾分彈壓其他大姓的力量。

但是不管大宋是出於什麼考慮,由於大宋皇朝對大理政局的漠不關心,所以儘管兩國一直有著貿易往來。但是對於大理的時局政治,大宋官場上確實沒什麼人關注。

楊連高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的大宋國封疆大吏,實權比他們大理國皇帝還要大。

要想得到他的器重,必須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

於是,楊連高立即打起精神,從楊家在大理國所擁有龐大潛勢力開始,娓娓介紹起了大理楊氏的情況。

……

梵清拖著大掃把,走進一處院落。

她正在東張西望,以確定這裡是否是太尉府的正宅,遠處便有一個人走來。

梵清急忙拿起掃把,低著頭,一下一下地掃起了地上的落葉。

“老爺,您回來了。”

一個家僕迎面看見楊福,連忙止步行禮。

“嗯!”

楊福點了點頭,走進了院子。

小家丁抬眼望去,胖乎乎的身子,兩撇鼠須,五十出頭。

倒是比小家丁想象的腦滿腸滿、大腹便便、形容奸詐狠毒的模樣,還要耐看一些。他姓楊,被僕人尊稱為老爺,還有這形象、歲數……

沒錯了,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