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打哪指哪(第4/4頁)
章節報錯
楊沅又搭一箭,再次瞄準了關大寨主的後心。
“嗖!”
一箭射出,關博良疼呼一聲,重重摔在了地上。
跑在關博良身邊的兩個山賊略一猶豫,便撇下他不管,自顧逃之夭夭了。
這時候,自然是“爹死媽嫁人,各人顧各人”了。
楊沅那枝鵰翎箭,射穿在關博良的大腿上。
待我就任以後,這箭法得好好練練了。
楊沅默默地反省著,淡然吩咐車前護衛:“那人是賊頭兒,抓來車前問話!”
車前侍衛這才明白,楊帥原來是有意留那人活口。
立即就有兩名侍衛提著刀,快步趕了過去。
寨主被擒,眾山賊更無鬥志,立即崩潰,四散而逃。
最後僥倖逃脫的,最多不過十來個人。
跪地投降和受傷被抓的山賊三十多人,其餘的全都變成了掛在馬鞍上的人頭。
這邊打掃著戰場,就有三騎迎向一直在山坡上做“壁上觀”的二十多名騎士,喝問他們身份。
那短髭騎士忙拱手道:“吾等是旅人,行路至此,看見官兵拿賊,不敢打擾,故而避讓等待。”
說罷,他翻身下馬,把刀往得勝鉤上一掛,自懷中取出“過所”。
他把“過所”拿在手中,高舉著雙手,向那三名騎卒走去。
到了近前,短髭騎士獻上“過所”,馬上騎士欠身接過,翻開一看,便是微微一怔。
“過所”中,竟然夾著三張“官交子”。
短髭騎士賠笑道:“諸位將士英武不凡,卻不知是哪位將軍的部下?”
那騎士沉著臉,仔細驗了“過所”無誤,將其中三張官交子夾在指間,“過所”拋還回去。
夾在指間,是為了一會兒要分給兩位袍澤。
如果先揣起來,人家究竟給了多少,可就說不清了。
他拋還過所,說道:“我家楊大帥,乃大宋右諫議大夫,潼川路經略安撫使、知潼川府。”
短髭騎士聽了目中奇光頓時一閃,他就是聽說潼川路新任帥臣楊沅即將上任,這才匆匆趕回來的。
想不到竟在此處碰到了。
雖然聽說這位楊子嶽是得罪了官家,所以才被逐出京師,那也是他輕易巴結不上的大人物啊。
卻不想竟然有緣在此間遇到。
短髭騎士急忙把“過所”揣進懷中,再拿出來時,裡邊又夾了幾張“官交子”。
他把“過所”再度奉與那名宋軍騎士,賠笑道:“某乃蓬州吳家家主吳淵,正是潼川之民。
楊帥牧守潼川,便是潼川民之父母。父母大人在此,為人子女者,安有不拜謁問安之理。
勞煩將軍稟報楊帥一聲,可否容吳某馬前拜謁,聊表敬慕之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