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每一劍都頗見功力,絕非拳繡腿。

待陸游收劍,便贏得了滿堂喝彩,楊沅便起鬨讓虞允文也露一手。

虞允文自幼就有志從軍,雖然和他爹鬧了一輩子的彆扭,最終還是走了科舉之路,但他必然是有一身好武藝的。

不過,虞允文都快五十歲的人了,他的心性脾氣怎麼可能還和年輕人一樣。

這種遊戲他玩不來,便笑著婉拒了,反過來他又將了楊沅一軍。

靈壁大捷,那可是數遍兩宋也極其罕見的一場大捷。

這一戰雙方精英死傷之眾,戰況之慘烈,戰果之輝煌,足以彪炳史冊。

因為剛剛舉行不久的“閱兵禮”和“獻俘禮”,關於這場戰役的訊息更是甚囂塵上。

由於此戰的主帥乃是一個文人,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這就使得天下讀書人宣揚起來格外的熱忱。

楊沅之名,藉由這些文人之口、文人之筆,已經是老幼婦孺,無人不知。

虞允文反將了一軍,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群起響應,楊沅不好忸怩,也就接過陸游的劍,也舞了一回。

楊沅不僅修習了上乘的內功心法“蟄龍功”,而且隨著官位的提升、地位的提高,他的養氣功夫也愈加深厚。

如今一口劍在手,不僅顯得氣度非凡,他對於武技的理解,也已是更上層樓了。

單是他捏個劍訣,長劍一挑,便有一種無形的氣勢撲向圍觀的眾酒客,彷彿楊沅瞬間人劍合一,整個人都化作了一口鋒芒畢露的寶劍。

手、眼、身、法、步……

楊沅劍勢展開,便有凌厲的殺氣灑滿全場,所謂“一舞劍器動四方”,觀楊沅之劍,才叫人有如此切實的感受。

趙寧兒和李鳳娘手牽著手,蹦蹦跳跳地走進水雲間大門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滿堂賓客貼壁無言,大堂之上一劍獨舞。

劍氣縱橫,英姿勃發!

李鳳娘和趙寧兒入目的,全是楊沅一個個彷彿定格在她們心裡的矯健身影。

那一口劍忽如紫蛇迸放的漫天電光,忽如東風夜放的苞千樹,劍縱橫,人倜儻。

李鳳娘看得一顆少女芳心怦然一跳,那魂兒剎那間便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整個人都恍恍惚惚的,彷彿迷失了歸路。

趙寧兒一雙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那劍如虹人如玉,忽然就想到御街之上,自己坐在他臂彎裡的情景。

這一刻,趙寧兒心中便湧起了一種衝動,她好懷念坐在他堅實臂彎裡的那一幕。

楊沅看到她們進來,心中微感詫異。

於是,漫天劍光一收,楊沅劍藏於腕後,向她們莞爾一笑。

他卻不知,這一笑,就像沾了霜的白月光,一下子甜進了她們的心裡。

……

十二月二十,楊沅不公開地但一樣禮數不少地迎娶了肥玉葉過門兒。

楊沅只請了極少的朋友到家裡吃喜酒。

禮部的陸游,兵部的楊萬里,崇政殿說書的范成大,樞密院制置兵馬司提舉虞允文,樞密院雀字房承旨劉商秋,都察院的樊江、王燁然、李澤平、文天,隗順,吏部的蕭毅然、盧承澤……這是楊沅在文官系統裡的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