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狡辯(第2/6頁)
章節報錯
楊沅突然被人劫走,所以,楊沅如今只是重大嫌犯,下官尚未讞定其罪。不過……”
劉以觀話風一轉,又道:“即便楊沅與假會子案無關,籍用權柄,販賣私貨,逃避稅賦,金額巨大,此人也是罪大惡極。”
趙璩點了點頭,無奈地道:“關於王市戶賬簿中涉及的神秘大宗財貨出入,實與假會子案無關,也與販私逃稅無關,你們不必再查了。”
喬貞、劉以觀和木恩、韓薦松盡皆一驚,詫異地看向趙璩。
沈該掩口輕咳一聲,慢吞吞地道:“此事,實乃朝廷最高機密。
官家將其委於監國、本相和楊樞使,其他人概不知情。今日說與你們知道,切記守口如瓶。”
說罷,沈該就把對面坐著的日本、高麗、女真三位客人介紹了一遍,說道:“這是我大宋對新金的軍援。
因為不便讓金國判斷出我大宋明確立場,故而此事只能秘密進行。楊沅,就是負責排程此事的人。”
楊存中淡淡地道:“至於相應的稅賦,所有交易,並無偷逃。
我樞密院派遣於渡口的監渡官和巡檢官,對每一筆財貨都有詳細記錄,相應稅賦皆解送‘封樁庫’了。”
“封樁庫”是大宋皇帝的內庫,趙匡胤時建立,最初的財富來源是消滅其他國家搜抄來的對方皇室的財富。
建立它的目的是打算攢錢向契丹人贖回後晉皇帝石敬塘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如果契丹人不肯放手,就用這錢充作軍費,武力奪取燕雲十六州。
其實縱然沒有這個理由,歷朝皇帝也是設有內庫的。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長安倉促募兵平叛,就是動用內庫的錢招兵買馬。
但趙光義一敗再敗之後,北伐契丹這件事就不復有人提起了。
此後,這“封樁庫”就成了皇帝日常支用和百官的提款機。
舉凡朝廷用兵、水旱災禍、慶賜賞齎,諸衙門有了虧空,都向內庫要錢。
起初還說是向內廷借貸,等朝廷收取的賦稅有了富餘就還,但也只是說說。
到了仁宗時候,就連這個借字都不提了,畢竟仁宗好說話。
朝廷缺錢了該追討的不追討,哪浪費的不檢討,只管向內庫伸手,所以到了仁宗朝時,“封樁庫”的錢就給花沒了。
趙瑗登基稱帝后,又重建了“封樁庫”,其動機是什麼,自是不言而喻。
劉以觀聽了晉王、沈該和楊存中這番解說,只驚得冷汗涔涔。
他本以為自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哪怕假會子案不能成功扯上楊沅,也能置楊沅於死地。
只要楊沅是死罪,那麼不管是因為什麼罪名,他的整個辦案過程就不會再有人去推敲。
一個偷逃鉅額稅賦而被判處死刑的人,試問誰還會去給他翻案?去計較他的罪名是多上一條還是少上一條?
可是,沒想到這大宗不明來歷的財貨,居然是大宋對新金的軍援。
這楊沅,好陰險!
他一直不說此事,就是為了引我入彀吧?
他要在三司會審的時候,打我一個措手不及?
想到這裡,劉以觀又痛又恨,他忽然發現,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
如果楊沅活著出現在臨安府公堂之上,他在公堂上當眾亮出羅織的諸多“鐵證”,楊沅就會“被迫”交代這些財貨的真實來源、去向和用途,那這所謂“鐵證”就會成為他構陷大臣的證據。
所以,他必須得讓楊沅暴斃。
但是,他出手了,卻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