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躲過了‘十五’(第4/4頁)
章節報錯
囿於孝道大禮,父殺子和子殺父,那罪責是完全不同的。
再者,朝廷不殺士大夫,此乃祖制……”
楊沅氣沖斗牛,立即截口打斷盧承澤的話道:“大理寺對張宓的判決究竟如何?”
盧承澤道:“貶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管制。”
編管是宋朝懲罰犯人的一種方式,將犯官編入地方戶籍,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
被編管的官員通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朝裡有人,上下打點一番,那就只是被貶去地方,幫著地方官做些文教方面的事情,實際上是個不帶官職的管,有朝一日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一種就是朝裡無人,甚至有仇人,那日子就過得比較苦了。
但也只是比較清苦,當地官員輕易也是不願被編管的犯官,在他管理之下出了人命的。
楊沅聽罷,驚愕地瞪大了眼睛:“張宓強佔兒媳,有悖人倫。再害其人,殺其子,兩條人命在身,就只是判了個編管?”
盧承澤耐心解釋道:“不殺士大夫乃是祖制。再者,張宓殺的不是外人。而且究系張宓逼奸,還是高素瑩與他主動勾搭成奸,此亦成謎,不可辨證。有鑑於此……”
楊沅冷笑道:“祖制?勒石三誡是嗎?誰看到了?”
在駱聽夏成為保龍殿主之後,楊沅和他的來往就少了,因為做為皇帝安全最後一道防線的負責人,與外臣過從甚密的話,對彼此都不是好事。
不過,楊沅在御龍直的時候,可是和駱聽夏又有過交流的。出於好奇,他也向駱聽夏求證過,根本就沒有什麼太祖石碑,那完全是民間傳言。
楊沅又道:“殺的不是外人,殺的就不是人了?豈有此理!”
他從桌上一把抄起盧承澤拿來的大理寺諮文。
大理寺在案件審理清楚之後,還會把判決結果送至都察院進行監督稽核,這是都察院的監督權利。
都察院照準批覆,此案才正式讞定。否則,就會發付回去,要求重審。
楊沅提起筆來,便在大理寺送來的判決書上寫下了四個大字:“發回重審!”
盧承澤歪頭看向楊沅的大字,嗯,其字形神韻,不及於我多矣,狀元公也有不如我盧探花的地方嘛!
等等!發回重審?需要這麼剛的嗎?
盧承澤猶豫了一下,好言勸說道:“楊僉憲,大理寺是依律斷案,縱然發回重審,只怕還是一樣的結果。
實不相瞞,因為究系高素瑩主動和姦,還是被張宓逼奸尚且存疑,大理寺中原還有官員認為應該慎刑,處治再輕一些的。
這,已經是從重了,如果咱們觸怒了大理寺,結果依舊如此還則罷了,就怕……還不如一審結果,到時楊僉憲面上須不好看。”
楊沅一愣,看向盧承澤。
盧承澤誠懇地道:“楊僉憲,您要推翻的,可不是張宓的罪責,而是……大理寺的面子,還有……大宋的法!”
楊沅眼神錯動了一下,緩緩坐下,道:“以量刑過輕為由,先發回重審。”
盧承澤鬆了口氣,看來自己的勸說,這楊僉憲是聽進去了。
只是礙於面子,他還是要駁回一回,等大理寺陳述更詳盡判案依據,也就順水推舟了。
只是,心裡又有些失望,是怎麼回事?
楊沅則在想,大理寺的面子算個屁,這刑不上大夫的混賬規矩,算是被大宋朝計程車大夫們玩的明白了。
開封府的三口銅鍘,全是後人的一廂情願,就這般混賬的法,一年到頭,哪有幾個人容得他包黑子去鍘?
子虛烏有的“勒石三誡”,如今居然被人真真假假的都當了真,拿著天理人心世間公道為遊戲!
老子要砸了這並不存在的誡石碑!
要不然,今天就算弄死了張宓,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再出現一個李宓、王宓!
不過,老子明天要迎佳人過門兒,咱們過了“十五”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