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隊伍於海平郡下榻。

海平郡知事崔大人,攜海平大姓金氏、劉氏、王氏、樸氏等迎出郡界十里。

而他們的禮遇,卻不是衝著王的使團,而是衝著這位大宋的學士。

哪怕這位學士連一個侍從都沒有,就只單槍匹馬一人。

高麗的大姓延續至今,每個大姓在各地開枝散葉,都有了諸多分支。

比如海平郡金氏,祖上和慶州金氏是一家,但現在早已自立門戶,實際上沒有太大關係了。

其他幾大姓也是如此,他們對本家還是保持著相對的尊重,但基本上已經是自立門戶。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貴族。

兩班後人,似乎就是血統高貴,天生的高人一等,宛如歐洲的“藍血貴族”一般。

在他們眼中,常民和賤民雖然和他們一樣是人類,卻如同兩種不同的生物。

所謂兩班就是指文武兩班,也就如同宋國計程車大夫。

但,他們的階級固化比宋要嚴重的多,他們的兩班幾乎就等同於世襲。

常民見到他們,都要尊稱一聲“兩班尼”(尼就是高麗語老爺、大人)。

但是今天,海平郡的百姓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兩班尼”彷彿從不會彎下的腰彎下來了,彷彿只會向下撇的唇角,也挑上去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高大英俊的男子,那個男子穿著一身宋式的儒袍。

郡知事和當地貴族因為楊沅的到來,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接風筵。

當晚他就被熱情的郡知事安排在了自己的府邸裡。

楊沅在兩個溫順、美麗而純潔的高麗少女服侍下沐浴以後,便讓她們退下了。

少女離開時,眸中都露出了深深的的失落。

因為這是她和她的家族,可能生生世世都不會再有的一次躍龍門的機會。

但是,這位貴人中的貴人對她們顯然並沒有那個意思,她們自然也不敢主動獻媚。

楊沅端起溫度正好的茶呷了一口,想到今日接風宴上的情景,不禁微微皺了皺眉。

今日接風宴上,他能明顯感覺到高麗文班對於武班的趾高氣昂。

顯然,不僅是大宋正處於以文凌武的階段,日本和高麗也是如此。

日本對於武臣的壓制,已經到了一個讓武臣們忍無可忍的地步,所以武家的平氏和源氏開始倒反天罡了。

楊沅大概記得日本以武凌文,大概就是從平氏和源氏開始的。

至於高麗,很抱歉,他完全沒有關注過,他也不清楚。

但天下大勢的發展,都是有跡可循的。

他看到了高麗武班的不甘和隱忍中的憤怒。

近在咫尺的日本武家正在發動的變革,對於高麗武班不可能不產生促動作用。

楊沅輕輕敲擊著桌面,他覺得,此去全州有必要提醒一下金家老太爺。

金家應該早做籌謀,由文化武,至少該做到文武兼備。

這樣在歷史大勢的變革中,金家才能先行一步。

也許,李氏王朝因此將不會再現,換成了金氏也不一定。

日本的文武之爭和他全無關係,他只是暗挫挫地加了一把柴禾。

而高麗這邊,他會為慶州金家主動打算,完全是因為……

沒錯!就是因為,那是金玉貞的家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