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說服他!(第5/7頁)
章節報錯
全程目睹其事的大理寺丞程牧,一見万俟卨被活活罵死,又兼自己也成了被万俟家人打罵哭鬧的目標,乾脆一走了之,跑到金殿上報訊兒去了。
程牧倒是沒有添油加醋,他很客觀地把當時發生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也難為程寺丞了,楊沅和万俟卨一番交鋒的話,他居然記了個七七八八,盡力還原了出來。
聽完程牧的描述,金殿之上一片靜寂。
大家都有點懵,一個是感覺万俟卨死的……太草率了些。
另一個,是感覺楊沅正處在風口浪尖兒,他怎麼敢的!
他這也……太能惹事了吧!
“鵝鵝鵝鵝……”一片靜寂中,一陣嘹亮的鵝叫聲忽然響起。
所有人都向副皇帝閣下看去。
晉王趙璩急忙閉了嘴,忍了一忍,才擰緊了眉毛說道:“楊沅的氣性也未免太大了……”
眾大臣都詫異地看著趙璩。
晉王殿下說錯了吧?
殿下是不是想說,万俟卨的氣性太大了?
卻聽趙璩又道:“万俟卨這身體,咳……朽敗不堪啊。”
大理寺卿吳書出於職業習慣,已經在思索楊沅觸犯何罪了。
想了一想,好像沒有……
“罵詈罪”古已有之,不過主要是用在維護尊卑制度上。
西漢時就有規定:
辱罵祖父母、父母,必死。
奴婢辱罵家長,最高可判絞刑。
除此之外……
沒了。
明清時候,“罵詈罪”又加了一條,那就是普通人互罵,如果鬧到衙門,雙方各打一頓板子。
不過,如果你是有功名的人,那麼恭喜你,就算你是生活在明清時代,你罵人也是不犯法的。
所以當時有句話,叫做“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傳遍四方,秀才口罵遍四方”。
當然,這個罵依舊不包括辱罵自己的至親長輩,那就是死,沒得商量。
大理寺卿吳書仔細想了想大宋律,確實拿這種狀況沒有辦法。
不過,他不放心,又向左右的刑部尚書張方旬和御史中丞朱倬分別投了一個詢問的眼神兒過去。
這兩位司法界大佬給他回了一個肯定的點頭動作。
吳書便淡定下來,雙手捧笏,眼觀鼻、鼻觀心,狀若泥胎木塑,穩得一批。
御史肖鴻基聽說万俟卨竟然被楊沅罵死,不由得驚呆了。
他還盼著無需多久金兵南下,打得宋軍丟盔印甲,官家必定迎回万俟相公,請万俟相公收拾殘局。
自己的大靠山,也就風光還朝了。
卻沒想到……
万俟卨對肖鴻基有知遇之恩,就算他不指著万俟卨還朝做自己的靠山,這個仇肖御史也是記在了心裡。
他立即上前一步,沉聲道:“楊沅一貫以譁眾之語邀上媚寵,結果激怒了金國,將宋金兩國自‘紹興和議’以來的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如今楊沅又以惡毒之言咒罵万俟卨,万俟卨雖有罪,罪不致死,朝廷已然做出公正的裁決,將他流放儋州。
楊沅卻生生罵死了万俟卨,万俟卨畢竟是前宰相,豈能由得他區區一通判肆意辱罵,更不要說他還把人活活罵死了。
楊沅此人實在是狂悖無禮、禍國殃民,臣請斬楊沅,以謝天下!”
馬上就有一些即將下崗的臺諫官,跟著一起湧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