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商顏山下多了一種吃食,那就是一種很大的餅,一張餅如同洗衣的木盆那般大,一個正常食量的人可以吃上四五天。

一家四口人,吃一張餅就能夠頂兩餐。

扶蘇發現自從自己做出了這種餅之後,就成了家僕們最熱衷的食物。

如果他們能夠吃飽,也算是保證自己的家產萬全了。

每個人都是寶貴的生產力。

這些天,扶蘇偶爾會問詢一些老秦人的種地技巧。

秋雨過去了,夏收與秋收也都結束了,關中又出現了無所事事的閒人。

尤其是商顏山周邊的閒人比別處更多,這些閒人們都想要在這裡找一些活,幫忙運一些土,挖一條渠。

天氣都入冬了,家家戶戶都擔心自家的糧食不夠吃,想要找些活多換些糧食,也並不是所有人的糧食都充足。

章邯要的人手不多,他只要力氣大的,並且要糧食少的,還要縣官給的驗,驗明身份之後,才會在幹活之後給人糧食。

而章邯親自挑選人手,他甚至要看看來人壯實與否,還要看看牙口,看久了就讓人心裡不太舒服。

章邯挑人像是在挑牲口。

扶蘇扭過頭不去看他,提著筆在竹簡上記錄著,記錄的都是農事與飲食,與氣候水土方面的事。

扶蘇覺得他也可以學賈思勰那樣著書,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何其難得。

那麼換作如今,是不是也可以寫一卷書。

總歸是有用的,人們的飯菜應該豐盛一些也好。

扶蘇手中的筆沒停,繼續書寫著。

田安是一位動手能力很強的老人家,不只是造傢俱與生活用品上的動手能力,還有做飯的水平。

和麵的技巧他老人家一學就會,大抵是田安小時候是齊人,他對米麵的吃食自小就很熟悉,因此在和麵技巧上稍稍改變一下,他老人家很快就掌握了。

此刻,田安正在教導幾個老婦和麵,如有人做錯了,他就會喝罵。

田安雖是個老內侍,卻長得高大,光是往那裡一站就頗有威嚴。

在宮裡,田安就安排高泉宮的宮人們做事,因此他在面對這些人時也會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讓這些家僕聽之任之。

李由回家的第三天,這人又回來了,這一次來商顏山的不僅僅是他自己。

跟著李由來到此地的還有兩位中年人,這兩人一胖一瘦。

李由介紹道:“公子,此二人乃是奉陛下詔命入朝的儒學博士。”

“臣叔孫通,久聞公子賢名,特來拜謁。”

扶蘇作揖回禮。

另一人也行禮道:“老朽奉始皇帝詔命入秦,聽聞公子事蹟,特來拜謁。”

因為這裡沒有宅邸,所以扶蘇只能在新開挖的河渠邊,擺個飲宴。

只是這裡的家僕看到客人都沒什麼好臉色,如果是幹活的苦力也就罷了,那些人不會白吃糧食。

可客人就不一樣了,吃了就走,走了又會再來。

家僕中有個小丫頭,叫狸奴兒,這名字田安給她取的名字,這個丫頭大概只有九歲。

田安十分喜歡她,就將她收為孫女撫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