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4頁)
章節報錯
田安站在一旁,心中有了明悟,原來公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他發現公子討厭寫字。
扶蘇擱下了竹簡,側臥著拿起一卷書看著。
春天的時候,商顏山是一片荒地,那時候開水渠澆灌荒地,還是自己的事。
現在,商顏山下的事還是自己的事?
那都快成為家國大事了。
現在,那邊的事終於不用自己操心了,也不用擔心那些家僕們會不會餓著,他們是不是沒地方住,有沒有解決如廁或者衛生問題。
原以為心中可以放下這樁心事了,完完全全交給朝中去辦,那該多好。
人在心煩的時候,就該看看莊子他老人家的書。
學一學莊子他老人家的人生態度。
看了莊子他老人家一生窮困潦倒,卻還能活出魚之樂的人生態度,子非我安知魚之樂?
莊子的人生態度的確值得人們去感悟,活得像個莊子,就沒有這麼多煩惱了。
扶蘇看莊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像莊子一樣,擺脫一切的煩惱,將那些家僕的生活困頓都拋之腦後,將家僕的喜怒哀樂全部忘記,最好連他們的死活也都忘了。
繼續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秦國公子。
為什麼要去煩惱那些?
是咸陽宮後宮的那些美人不好看嗎?
是吃吃喝喝,拉幫結派,營私謀利不香嗎?
哪怕把李斯的女兒娶了,過得利己一些,一邊要挾李斯一邊繼承這個帝國,不好嗎?
一夜過去……
扶蘇睜眼的時候,天還灰濛濛,一夜沒有睡好。
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與一夜的自我反思,扶蘇到底是被那種莫名的責任感所擊敗了。
這或許就是從後世穿越而來時,自帶的一種同理心與責任感。
這種同理心早就根生在自己的思維方式中,從勞苦大眾中來,終究還是要與他們走在一起的。
如此才能讓自己有所……心安理得。
究其根本,這種同理心與責任感到底是來自於我從哪裡來,我成長在一片什麼樣的土地上。
扶蘇真的十分熱愛這片土地,兩輩子都是,太愛了。
這種情感與同理心已形成了一道屏障。
哪怕是看三千遍法家典籍,以及一萬遍諸子百家,都不能攻破的思想武裝。
那種精神就是來自心底裡最強大的武器,不論自己在哪裡,或者自己是誰,始終銘記。
當天完全亮的時候,扶蘇就在蒙恬的護送下,再一次來到商顏山。
王賁見到是公子坐著車駕來了,忙上前行禮道:“公子。”
扶蘇走下馬車,見到了這位看起來四十歲上下的少府卿。
王翦老將軍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兒子本來也是大將軍,而且還有不小的軍功,更是大秦的武侯。
只不過,此刻他穿著文官的朝服,王賁位列九卿之一,多半也是丞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