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故人的河渠(第2/4頁)
章節報錯
扶蘇安靜地聽著田安的講述,安靜地看著馬車外的風景。
“那時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有春申君黃歇,哪怕是向來粗野的趙國,他們也有平原君,或者是齊國也有孟嘗君,但是秦國還沒有這般的名仕。”
聽田安說得多了,就會覺得田安的見識其實很廣,他甚至能夠說出當年編寫呂氏春秋的其中幾人的名字。
而這些事,也正是華陽太后所關注的。
田安忽然用袖子擦了擦眼淚,“這些事都是華陽太后讓我們去打聽,華陽太后讓陛下即位之後,呂不韋就成了相邦,可那時候呂不韋在秦國權勢滔天,唯有華陽太后能夠制住呂不韋。”
“呂不韋不敢不敬華陽太后,沒有太后就沒有秦國相邦呂不韋,有太后在一天,他呂不韋就不敢造次,後來陛下長大了,呂不韋到死都被太后的人監視,是老奴親自看著呂不韋死去的。”
先有哭泣,田安忽然又笑了,他道:“現在好了呂不韋死了,華陽太后也能安心離開人世了。”
扶蘇聽著這些話,田安這個人平日裡話不多,這位老人家一旦話多了,就會悲喜無常。
扶蘇乾脆坐在了車轅上,望著商顏山,又被老師當孩子看了。
建設宅邸的事,從未過問高泉宮。
老師做主就懲罰了家奴,這不就是被人孩視嗎?
自己的事自己不能做決定,反而掌握在老師手中,那就是被當孩子看了。
或許,老師也怕秦國的公子會擔負什麼責任,維護公子的聲譽是老師的職責之一。
若被外人知道秦國公子讓家僕建設宅邸取樂,傳出去就是另外一件事。
不要因自己或他人的善意而被外人誤解,身為法家弟子這是必須要防備的。
說來,不論是老師,章邯,還是蒙恬,扶蘇發現這個大秦很美好。
哈哈!如今的大秦,遍地都是忠臣。
馬車到了商顏山的南側,得到了田安的允許章邯這才走上前,他行禮道:“公子,末將會讓人連夜開墾,將這裡的田地都種上糧食。”
扶蘇抬頭看著潔淨如一塊藍玉的晴空,道:“這個時節再種,還來得及嗎?”
章邯又道:“來得及,秋冬時節晚收一個月,亦可。”
“嗯,你來安排。”
“末將領命。”
扶蘇真的不懂這個時候的秦人是怎麼種地的,開墾田地既需要用水,還需要防蟲害,要除去雜草。
書卷中的知識看無數遍,也不及一個老秦人半輩子的種地經驗,他們對腳下的土地最瞭解,他們甚至知道關東的土與關西的土味道有什麼差別。
關西與關東的水土不同,種出來的糧食也不同。
公子大抵是不喜在宮裡了。
每天天一亮就出宮,到了黃昏時分才會回宮,偶爾有下雨天,公子會留在高泉宮中。
高泉宮中所養的魚越來越肥了,扶蘇親自挑選了兩條,除去魚鱗,殺好之後燉了一碗湯,吩咐道:“田安,給老師與父皇送去。”
田安雙手捧著陶碗離開。
章臺宮內,嬴政還在看著文書,書同文不是一道詔命就可以完成的事,還需要看看各地郡縣遞交上來的回覆。
看了片刻,一碗魚湯就放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