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又笑了,他道:“公子說立夏會有雨水,雨水就真的來了,商顏山荒地的糧食可以種活了。”

這絕對是一場大喜事,這場雨來的太好了,等到修砌好的水窖蓄滿了水,商顏山腳下的三千家僕就能夠解決用水問題了。

扶蘇感慨道:“我身為秦國公子,竟然到現在只是給自己的家僕解決了用水問題。”

田安不知道“用水問題”四個字的含義,他只知道公子需要老天給一場大雨,老天就真的給大雨了。

相較於當年六國其餘公子的家境條件,一統天下的秦國公子只擁有三千家僕,實在是太儉樸。

扶蘇不去看殿外的大雨,而是看著老師讓人送來的政令講解,始皇帝與老師要將天下重新劃分為三十六個郡。

看完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扶蘇依舊沒有看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

自項燕扶持昌平君為楚王,想要恢復楚國卻被王翦的大軍剿滅,而項燕戰死之後,項梁不知所蹤,至今沒有找到。

還有那位張良,至今不知道這個正在密謀反秦的張良在哪裡。

有些話可以當作警示,如果秦國不好好治理天下,那就真的是亡秦必楚了。

人總是需要有一些危急感的,這些天李斯也頗有危機感,今天重新劃分郡縣,並且命天下文書都行小篆,因這件事又被淳于越反對了。

李斯坐在搖搖晃晃的車駕內,心中再一次升騰起了怒意,很想將淳于越以及其他的六國博士腰斬於市。

甚至,昨晚夢見了將淳于越腰斬於市的場面,夢裡面血跡染紅了咸陽城,睡醒的時候都是面帶笑意的。

可是今天早晨廷議,淳于越又活生生地站在了面前。

馬車出了咸陽城一路往東南而去,李斯身體隨著車架的晃動而搖晃,好在始皇帝已下了詔命,往後文書往來都要寫小篆,書同文走出了很關鍵的一步。

馬車緩緩停下,車伕道:“丞相,到了。”

李斯從馬車的窗外看去,蹙眉看著雨幕中的遠方,那裡是一片麥田,生機盎然的麥子長起來了。

沒想到還真的讓公子在這片荒地種出了糧食。

注目遠望,李斯見到了在雨幕中還有一個人穿著蓑衣正在挖田埂。

李斯又看了片刻,忽然一笑道:“回去吧。”

“丞相不再多看一眼嗎?聽說商顏山北面還有一條井渠。”

李斯的心情好了許多,總有一天會將淳于越腰斬於市。

現在,始皇帝還需要他們來收買人心,不如暫且忍下。

看到公子的田地,李斯心情格外地好,就連個人恩怨都可以暫且放下。

他收回目光,看著手中的書卷,聽著雨水不斷打在馬車上的響動,低聲道:“公子擁有如此家僕,卻不用來給自己取樂,如此公子對秦國來說是好事,回去吧。”

車伕這才趕著馬車一路回了咸陽城。

在田地裡披著蓑衣勞作的正是章邯,他抬頭看著那駕古怪的馬車,對方匆匆而來,匆匆又走了,也不知來者何人。

章邯目光帶著警惕,直到對方的馬車走遠了,他才繼續低著頭要為公子將這些糧食都種好。

這場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的午時才停下。

雨後,渭河的河水很渾濁,當陽光穿破烏雲,照耀在這片大地,好似幾道金光穿透了烏雲。

只是短短片刻,溼漉漉的關中就忽然迎來了午時的驕陽。

因今天沒什麼風,因此氣溫升得很快。

扶蘇站在河邊只是半個時辰,就有些許汗水,看著湍急的水流,一路朝著東南而去,問道:“蒙恬要去北方了?”

田安回道:“今天的廷議沒有說起這件事。”

蒙恬什麼時候去戍衛長城,不過是父皇一句話的事,長城總歸是要修的,這件事對大秦來說很重要。

最近,廷議說起了書同文,這天下終究要成為皇帝集權的模樣。

分封制進行了數百年的周王朝,過了春秋戰國時期,終於要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集權。

從某些方面來看,扶蘇覺得老師與父皇不夠冷酷,三公九卿制是為郡縣制的地方班底配套的,書同文是為了保證各地文書傳遞有效,所以大秦的標準要高度統一。

始皇帝還是有人道關懷的,其實對付那些反對的人,扶蘇覺得其實也沒必要太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