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好學,因此高泉宮內有很多的書卷,一個個巨大的書架都放滿了竹簡,如果這些竹簡堆起來就會成為一座比高泉宮還要高的小山。

公子說因竹簡存放不方便,竹簡太重了,所以堆起來的這些書其實不算多。

宮裡的人不太明白公子為什麼還要將衣服掛在一個木架子上,那木架子上有好多個腳,說是可以掛一些外衣。

也不知道這是哪國的習俗,說不定是生活很講究的齊人習俗。

今天公子離開的時候,宮人們發現公子最喜的那雙鞋履,已穿不下了。

這說明秦國的公子又長個子了。

扶蘇離開高泉宮,高泉宮的宮人們就開始默不作聲的忙碌起來,有的人將公子的竹簡都拿了出來晾曬,還有的將燭臺與油燈都清理乾淨,整個高泉宮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

高泉宮的諸多事都是田安在安排,至於以前那些較為懶散的宮人,都被田安趕了出去,現在留在這裡的宮人都是手腳極其勤快的。

等日落時分,公子回來的時候,看到了潔淨的宮殿,還有晾曬過有些餘熱的竹簡,公子一定會很高興的。

春季的關中,總是風很多,關中的氣候就是這樣,春季風多,秋季多雨,而冬夏兩季又尤其漫長。

而關中平原南面是秦嶺大山,北面又是高原,這種南北兩邊高,且中部平原稍低的關中地形,東依黃河又在兵事上形成了一種易守難攻的地形。

所以古人誠不可欺,老祖宗選地界眼光不會錯,老祖宗所聚居的地方一定是一片福地,這又是一種人類文明在生活建設的過程中,得到的一種樸實的生活經驗。

在氣候上,關中平原又處於中溫帶與秦嶺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之間,因此現在的關中真的是一片福地,這裡既能夠種北方的作物,還能種南方的作物。

扶蘇看著三兩個為一組的農戶正在拉著耬車播種。

呂不韋留下來的遺產很多,光是這幾百頃地就夠折騰的。

老師很大方給了一千個戰俘用來開荒,這也是一千口人,加上原本家僕家裡的存糧,加之如今的消耗。

扶蘇發現自己的糧食不夠用了,自己竟然要養不活家僕了。

誰能想到養個家僕的成本這麼大,何況算上呂不韋留下來的遺產,扶蘇發現自己手中有三千多個家僕。

養活自己很簡單,在宮裡生活根本不用自己操持。

眼下,養在外面的三千家僕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尤其是多出來的一千口人。

田安看著公子坐在糧車邊,正在算著糧食。

扶蘇忽然問道:“當年呂不韋是怎麼養活那三千門客的?”

田安回道:“有糧食,有家僕自然可以養活三千門客。”

扶蘇擱下手中的筆,端起一碗已放涼的開水,飲下一口蹙眉道:“呂不韋要是還活著,應該好好向他請教。”

糧食還在播種,龍首渠還在開挖,也見不到糧食收成。

種的糧食也以麥子為主,其次是豆與黍。

秦國公子怎麼會缺錢缺糧食呢,其實老師早就都安排好了,呂不韋的宅邸就在咸陽城,而自己這個公子只要去一趟,那些人為了攀附公子的人,就會趕著送金銀,送美人,送糧食。

其實只要按照老師的安排,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扶蘇拿起眼前的竹簡,這是自己的賬本,也是自家的產業。

翌日,李斯聽說了公子缺少糧食,很快就開啟了自家的庫房,拉了百餘車的糧食送到了商顏山下。

扶蘇吃著剛煮出來的面片,看著老師讓人送來的糧食。

正吃著,扶蘇聽到了吸溜麵皮的響聲,響聲很大。

再一看,正是章邯吃得狼吞虎嚥,他甚至還用力吸了吸鼻子,大概這是他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鹹菜燉麵皮。

扶蘇吃罷擱下了碗筷對田安道:“餘下的都給章邯吃。”

田安默不作聲地又去盛麵皮。

吃飯一直是人生大事,吃飯這件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吃飯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

田地裡三三兩兩坐著正吃飯的農戶們,在吃飯時孩子們能夠幸福地笑容,孩子笑了大人們也跟著笑了。

幸福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啊。

還有那一千個戰俘,自從有了充足的糧食之後,這些戰俘眼睛都發著綠光,像極了一頭頭餓壞了的狼。

他們雙眼滿是綠光地拼命嘴裡塞食物,而後拼了命地去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