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病因(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著家屬們對江家菜籃子的恭維聲,吳美麗也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她微微皺眉,一臉嚴肅道:“各位,我覺得江老闆說得沒錯。醫生應該跟你們說過這個病症產生的原因吧?我給你們推薦江家菜籃子,本意也是希望孩子們在治病的艱難過程中,能補充點營養,增強體質。但是你們可千萬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江老闆身上,這責任和壓力實在太大了。要是一直這樣,江老闆都要被嚇得不敢賣你們食材了。”
她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在了家屬們熱切的情緒上。
現場再次陷入了沉默,家屬們的表情從最初的激動逐漸變得複雜。
吳美麗心中也有些愧疚。
她原本只是想幫幫這些可憐的孩子,卻忽略了病急亂投醫的家屬們可能會出現的偏激行為。
治病救人的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那些偏激的家屬很可能會把責任全推到江晚檸身上。
網路上這類恩將仇報的報道實在太多了。
一開始明明是自己苦苦求人幫忙,可到最後出了事,卻倒打一耙,索要高額賠償。
想到這兒,吳美麗看向江晚檸,眼中滿是歉意:“江老闆,真是不好意思,都怪我沒考慮周全,給你添麻煩了。”
江晚檸微微搖頭,臉上依舊掛著溫和的笑容:“吳阿姨,你別這麼說,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心情我能理解。我家的食材能幫到孩子們,我很高興。但是希望大家在給孩子嘗試我家食材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正規的治療方案。畢竟,多管齊下,才更有可能讓孩子們早日康復。”
張雨欣也跟著出聲道:“美麗和江老闆說的沒錯,食物再好,也只是輔助。我家孩子以前可喜歡吃東西了,但是因為在學校,被人嘲諷胖子,以至於用了極端節食,這才生了病。即使孩子願意吃蔣老闆家的食物,但是並不意味她的病就好了。我們應該聽醫生的,幫孩子走出心結,這才讓她徹底痊癒。”
她的話剛落,一位中年女人也站了出來,聲音裡帶著深深的難過:“醫生說,我女兒是因為產後抑鬱才患上厭食症的。她剛生完孩子,本是件高興事兒。可各種激素變化,再加上帶孩子的壓力,家裡人的不理解,這才崩潰成現在這樣的。”
緊接著,一位中年男人嘆了口氣,開口道:“我家孩子是因為學歷壓力太大,才得了厭食症。他從小成績優異,家裡對他期望很高,結果高考前壓力太大,整個人都崩潰了。現在別說吃飯了,連門都不願意出。醫生說,這是長期壓抑的結果,得慢慢疏導。”
一位年輕的媽媽也忍不住開口,聲音有些哽咽:“去年,孩子爸爸突然去世了,我光顧著自己傷心,忘了孩子。等我清醒過來的時候,孩子就變成現在這樣了。醫生說,這是創傷後應激反應,得靠心理治療慢慢恢復。”
聽著這些家屬的講述,現場的氣氛變得沉重起來。
每個人的故事都讓人心疼,也讓人意識到,厭食症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心理和社會問題。
其他家屬們聽了,紛紛低下頭,臉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那位情緒最為激動的老太太一臉愧疚道:“江老闆,美麗,是我們太心急了……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