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們的家園 他們在這裡徹……

他們在這裡徹底住了下來, 不再奔波遷徙。

走在路上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沿途的風景很美,一直就這樣走下去, 見識不同的事物, 似乎也不錯。她們這些後宅婦人, 若不是人生突遭變故,很可能這輩子都在後院那四方天地度過殘生。如今走了出來, 見識了不同風景, 才知這世界有多廣闊,大自然的造物是多麼奇詭絕妙。

她們的心境漸漸廣闊, 本以為人生到此, 再不能露出笑顏,活著也只是茍延殘喘。漸漸的也想明白了。如果說人生的最後都是一死, 最終都要和逝去的家人在陰間相遇。那麼此時此刻也沒必要非得流著眼淚過活。何不帶著對家人的記憶,一起幸福的度過餘生,不留遺憾。

如今她們停了下來,要在這裡建設家園, 絕美的風景,人心都跟著美好了起來。

她們是第一批的拓荒者,雖然什麼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可經歷了長途跋涉的遷徙,一直都是自給自足, 同每天醒來, 面對未知的環境不同。同一片地方, 慢慢的建設家園,似乎也沒那麼難了。

住下的第一天,譚大夫人說:“今天是什麼日子了?”

眾人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每一天在路上都會遇到那麼多新奇的風景,誰還會記著這個啊。

“我先頭還記著呢,數著日子算,過不得多久就要下雪了,過年了。可自從進了鬼死林,也沒見飄雪,越往深處,天氣反而越暖和了。漸漸的也就忘了過年的事。”

“是啊,年都過了吧。”有人附和道,透著可惜的情緒,舊時歲月,忘不掉的記憶,亂人心腸。

“既已決心重新開始,又何必念著舊年景,舊歲月。咱們將在這裡建一座新的城,開創新的家園,新的人生,新的一切都將在這裡開始!你們,你們,還有你們都將擁有更自由,更幸福的人生!”李恩義狀似隨手點著,年輕的女孩兒舊時被規矩纏繞,不得呼吸自由,看著自己的母親,就彷彿預見到了自己幹枯憋屈的一生。她們自是期待不同的人生,她們也想暢快的大笑大叫,而這段時日,這樣的期待得到了徹底的滿足。她們是快樂的,也熱愛著這樣的日子。

以前在家裡的時候,她們因為一些不合規矩的事,時常受母親的責罵。總覺得母親是溫柔而嚴厲的。可自從進了林子後,再是大鬧大叫也沒被母親責罵過。母親只會關心她們是否受傷,會不會遭遇危險。

只要她們開心,母親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其中一個女孩兒也曾奇怪的問過自己的母親,“以前您不是總責罵我不守規矩嗎?我現在做了這麼過分的事,您怎麼反而不罵我了?”

當母親的笑了笑,說:“誰又會真的捨得打罵自己的孩子,以前都是被規矩纏縛住了。你們是大家閨秀,將來要加入高門,當孃的怕你們將來嫁不出去,或是嫁了被夫家嫌棄厭惡,才不得不約束你們,責罰你們。”

女孩兒說:“可我也說了啊,我並不想嫁人,我只想一輩子守著娘。”

當孃的笑了,說:“娘又何嘗不想一直守著你呢。”現在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這荒蕪的地方,別說嫁人了,就連個活的男人,也只有……那小差役一人。

也不是誰都稀罕嫁人,只是以前在大晉國,大家都這樣活,不這樣反而成了異類。如今沒得選,也不說好與不好。總之,不用伺候男人,看人臉色的過活,也是滿心歡喜的。

這些女人中,有和丈夫感情好的,念念不忘的。也有和丈夫早就決裂,感情不睦的,現在得了自由身,反而更快樂。

還有像小差役,以及那次被他救下的女子。因為一段機緣多了幾分關注。由關注而生了別樣的心思,慢慢的眼神變的不一樣,只是還沒捅破那層窗戶紙而已。

“我宣佈,今時今日就是咱們自由國度的建國之日,這一年將作為咱們舊時的新年一樣,熱熱鬧鬧的度過。從今天起,咱們也集體長大一歲!”李恩義大聲的宣佈。

年輕的人都熱烈的歡呼起來。

長時間的相處,大家也都熟悉了起來。

雖然也因此有部分人對李恩義“樹神”的身份存疑,但也僅僅只是懷疑他“神”的身份,因為小七和李自在,所有人都不敢輕視了他。只覺得他肯定是來歷不凡,是來拯救她們的下凡神明。

從妖神轉變成了肉.體凡胎的投胎轉世神而已。

當夜,點燃篝火,眾人各司其職,忙碌,燒煮。當星星鋪滿夜空,姑娘們無所顧忌的載歌載舞。

譚大夫人抓住一個女娘的手拉到一邊,說:“我都瞧出來了,你和那個差役彼此間有意思。”

女娘嚇得脖子一縮,就要跪下磕頭。

譚大夫人攔住她:“哎?這又是何必。你本是我選出來的人,想送到老四身邊給他開枝散葉。老四同他夫人感情篤深,一直不願接納你。你二人也沒有圓房。如今看來,誰也不欠誰的,倒也是順應天命。如今,我這個老太婆就拿喬,再做一會主。從今後還你自由身。你要是再想婚嫁,無需顧忌。”

“老夫人……”梅娘忍不住落了淚。

譚大夫人摟著她的一邊肩,像個和藹的老母親,“婚嫁我不管你,但這事也別急。咱們初來一個地方,萬事開頭難。一個男人好不好也不是看他是不是逞了一次英雄,還需要往後長長久久的相處。且等等,再觀察觀察,不著急……”

梅娘羞紅了臉,支支吾吾:“沒,我沒有。”

她確實沒有,只是有了好感而已。

畢竟在她過去的人生中,也沒有哪個男人這麼對她好過。

人在絕境中最容易對施以援手的人生出感情,到底是感激之情還是真感情,也許得細細分辨。

老人的目光不由看向了大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