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兩軍對圓,有一方完全不堪一擊,只要接觸就是兵敗如山倒,那還用得著多費心思嗎?

所以,他就在等,等著曹操和袁紹的反應。

也等著天下諸侯的應變。

不過,天下大亂日久。

那些人無一不是一方大老,過慣了大權獨攬,稱王稱霸的日子,想要讓他們臣服於自己這個自立的朝廷,那肯定是沒什麼希望的。

這也正是張坤所期待的。

若是袁紹和曹操等人,真的拉下面子投降,他反而不太好安置,官位給低了總是不合適的。

就如禪讓之後的劉協。

人家以前假假也是一個皇帝,你給一個侯位出去,那是打人家臉。

不說劉協自己,就說那些漢室遺臣,也是面上無光的。

所以,為示大方,張坤還是給了一個王位。

再怎麼樣的安樂王,也是王位啊,要給待遇的……

好在,這位漢獻帝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實力,並不用實封領地,只是在朝中享福,身份清貴,實權是沒有的。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這也是“安樂”的真意了。

荀文若當初提議的這個名號,其實有著深意在內。

你只管安樂過日子吧,別的事以後都不用管了,一些小心思,也全都打消為好,免得惹禍上身。

與“安樂”封號異曲同工的還有“逍遙”,但凡封了這個,就算再傻的臣子,也能知道,這就是閒散王爺,並不會投靠到他門下去自尋死路。

而曹操和袁紹則不同,這等級數的大老,就算是降伏了,你不給個一州之地用來安撫,天下人都會戳嵴梁骨,認為新天子陳元真刻薄寡恩,不似人主。

所以,張坤限制時間,準備整頓轄下各州事宜,分封官位,各自守土,並且,選拔精銳兵馬,挑出北伐將領,就是給他們這個緩衝時間。

給他們一個集中兵力,與自己決戰的機會。

新朝剛剛建立,天下人大抵是不承認的。

多數在心裡嗤笑,認為張坤又是一個袁術,甚至,比起袁術還不如。

雖然他的地盤更大,實力更強,但是,百姓和士族可不會理會這麼多,他們一向以家世論貴賤。

袁術出身四世三公家族,他稱帝雖然人人喊打,但是,卻也沒什麼人認為他就沒有資格稱帝,只是覺得這傢伙太過心急了。

而張坤呢,他這稱帝就差直接把造反寫在臉上,就算是扯上一個禪讓的理由,明眼人也全都明白,所謂的禪讓,無論是哪個時代,其實都是“逼宮”的另一種說法,證明不了任何東西。

人心不服那是自然。

“這一仗不可避免,曹操和袁紹不會降,他們捨不得手上的權利,而咱們,也需要這一場大戰……新朝建立,豈能不見血光,無累累屍骸奠定根基,又哪來的穩固朝廷?”

郭嘉此言出口,眾人全都陷入沉思,內心認可。

終歸是要打上一場,不打得天下諸侯臣服,這個朝堂,這個皇帝,那就是個笑話。

……

四月十九。

張坤率八千騎兵,五萬步卒,拔師北上,以呂布、趙雲、張遼、太史慈、高順、許褚為將,直取河北。

5月20辰時,張坤渡河,領三千龍驤騎,一路摧枯拉朽,破曹軍主力,生擒曹操。

不降者盡皆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