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願意當一當硬骨頭,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倒也罷了,卻是不但連累了家人,還牽累了口頭許諾親事的橋家。

聽聞此事之後,張坤只說了一句話,“與他家無關,不得牽連太廣。”

在他看來,只是對於歷史名人的一種珍惜,隨口吩咐了一句。

改變的,卻是一家人的命運。

這才有了橋公請張坤過府飲宴的一幕。

為了讓他吃得開心,橋公甚至還把兩個千嬌百媚般的女兒叫出來陪客,其用意昭然若揭。

顯然,這老頭從辭官歸隱,到死裡逃生。

也終於明白了,在這亂世關頭,手裡沒權,上面沒人,那就是任人隨意揉捏的麵糰子。

難得遇到一個對自己示好的諸侯,而且,還是有望一統天下的神武之輩,豈能不牢牢的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因此,於其說,這是一場家宴,其實,這是一場相親。

場面上來看,雙方全都很滿意。

至於二女共侍一夫,會不會惹人閒話?

如果是以前,橋公自然是不肯的,但現在嘛,心思早已改變,反而覺得很好,至少不會姐妹分離,多少有個照應。

相對於姐妹兩人的親事敲定,橋公自薦作為皖城令一職,卻是錦上添花了。

當過多年朝官,對政事極為精熟,老頭上任之後,皖城自然無事。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人妻,你恐怕要失望了。”

張坤出了橋府,在橋家眾人依依不捨的目光之中,上了馬車,嘴裡喃喃兩句,輕笑不已。

眾人逶迤而去。

接下來,江東太平無事,張昭一行進展也十分順利,只是過了一個半月,吳地兵不血刃,就全部歸順。

自此,孫策麾下勢力,全都由張坤接手,算是和平交接,免了百姓戰爭離亂之苦,從這方面來看,也是張坤心中所願。

……

建安四年秋,吳地豐收,徐州軍屯也獲得了極大成果。

並且,從兩州各郡抽調兵員十五萬,麾下總兵力,達到步騎25萬之多。

張坤移居壽春帝宮,文武大臣鹹聚,請封吳王。

三請三讓之後,張坤高舉王座,接受群臣朝拜……

朝議上,由張昭起草檄文,重新舉起“清君側,討不臣”的大旗,誓師北上。

自此,天下震動,諸侯驚怒。

尤其是曹操。

聽說晚上整夜整夜的睡不著,還揮劍砍了兩個侍寢的侍女。

也難怪曹操那麼生氣。

因為,他剛剛滅掉河內張楊,與河北袁紹隔江相望,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南陽張繡,也在數十萬兵鋒之下,再也堅持不住,終於投降。

勢力大漲,志得意滿的同時,卻是聽到了南面提兵北上的訊息,這無異於當頭一棒。

局勢一下就變得險惡了起來。

前有袁紹,後有張坤,無論哪一邊都不是那麼好對付,只能嚴防死守,隨時準備調動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