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這個啊。”

陸寒江並沒有太意外,這已經不是第一個暗戳戳在他面前表明要聯手對付梅華書院的人了。

對於這位六皇子,陸寒江唯一的印象似乎也就是曾經那位便宜師兄楚韋的東家,除此之外,聽聞這位六皇子在文人中也小有賢名,坐不住是當然了。

自他回京數月以來,東宮和梅華書院越發親近,但卻是太子妃一廂情願的親近,當然了,後面這一層含義除了陸寒江恐怕沒幾個人能夠看得出。

畢竟太子妃和羅元鏡的師生情誼不是假的,和那位祁雲舟代理院長的師兄妹情誼更是眾人所見。

要說她會輕易放棄這麼大一個助力,沒有人會相信。

所以這些日子,所有和東宮過不去的人,那些個皇子朝臣,力氣全部都往這裡使。

別看陸寒江在自己家中過得是輕鬆自在,好似一片和諧景象,實則他一門之隔的京師已經是狂風暴雨了,僅祁雲舟抵京那一月之間,就有數位官員落馬。

原因全部都在梅華書院這,因為太子妃的極力拉攏,本著非友即敵的原則,所有人都恨不得除了這書院而後快。

從新書院的選址開始,就有人開始不斷作妖,起初這新書院的選址是在京城之中,然後剛剛選好的地方,一夜之間被大火燒盡。

萬幸那梅華書院的學子在祁雲舟的帶領下機警地躲開,這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之後又選了幾處京中的場所,結果不是有人鬧事就是有人暗自打砸,到後來,連鬼怪之說都出來了。

這一連串的折騰,倒黴催的京兆府尹直接被革職,城門守巡防營也全都受到了牽扯,被降職罰俸的官員不計其數。

之後太子妃似乎改變了思路,她不在城裡選址,把目光放到了京畿四周的幾個富庶的縣上,然後又是一輪慘烈的官員換血。

大一點知府,縣令紛紛倒黴落馬,小一點連那縣丞,主簿都被撤了,各方勢力的招招狠心,絲毫機會都不給東宮。

這一場硝煙四起的亂鬥,錦衣衛是冷眼旁觀,雖也有不少人來勸說過,或是許以重利,或是高談大義,話裡話外都是讓他們出手幫襯,但卻都被拒絕。

這也不奇怪,東宮和錦衣衛的矛盾眾人皆知,若有一日這羽殿下登基,那錦衣衛的衰敗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錦衣衛還是無動於衷,不論大家怎麼勸說,他們似乎打定主意要坐山觀虎鬥。

不過也不能說絲毫動作都沒有,在陸寒江看出了風險中的機遇之後,孟淵也採納了他的建議,暗戳戳地把一些自己人安插到那些空出來的位置上。

除此之外,錦衣衛便再沒有其他動作,讓一眾想要漁翁得利的勢力唉聲嘆氣,這錦衣衛不肯做出頭鳥,他們就只能自己上了。

如今這一場亂鬥已經持續了數月,書院的新址選了又選,還是沒有個著落,這場亂鬥雖然還沒有落下帷幕,但已經可以看得出是兩敗俱傷了。

這麼說似乎也不對,太子妃除了損了一些威望之外,其餘的風險和代價全都是梅華書院來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