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邀請 增長見識(第2/6頁)
章節報錯
“你……”可能是因為在鄉下受了很多罪,李慧已經知道郭鵬對她有多好了,她想要回到郭鵬的身邊,卻不可能了。
李慧不可能說郭鵬可以幫她養在外面,郭鵬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李慧就只能離開,她知道郭鵬現在還不相信她被拐賣的事情,也許等自己離開了,郭鵬就知道了。畢竟有人看新聞了,李慧不想在郭鵬的面前顯得太過狼狽。
郭家人原本以為李慧會大鬧一場,都沒有想到李慧這麼容易就離開了。
李慧沒有在郭家鬧,她回到李家鬧了。李母不願意讓李慧回家,李慧就鬧。
“我被拐賣了,你們都沒有去找我。”
“郭鵬以為我跟人私奔,沒有去找我也就算了,我沒有聯系你們,你們怎麼不去找我?”
“你們知道我在那邊受了多少苦,你們知道嗎?”
……
李慧想的是既然自己已經上了電視,這些人遲早都會知道,那麼她就是要說。李母不讓李慧回家,那麼李母也得給她找住處,讓她有吃有喝。
郭家人都沒有想到李慧會是在李家鬧,想想也對,李慧要有一個去處,那就只能是李家。
李母想著讓李慧去別的地方,可李慧能去哪裡呢?讓李慧去石桂蘭那邊?石桂蘭哪裡可能讓李慧過去,她必定不能接受李慧過去。
石桂蘭自己在西北過得都不算好,特殊年代結束之後,她怕別人翻舊賬,說話做事情都小心翼翼很多。李慧不能生,給人當後媽還好,但是李慧的脾氣不好,石桂蘭不可能去做媒。
原本,石桂蘭是想著李慧能生,李慧嫁一個好人家,她們表姐妹相互幫襯的。到了現在,石桂蘭自然希望遠離李慧一點,她們最好就是在電話裡溝通。
胖嫂打電話給宋鳳蘭了,跟宋鳳蘭說了李慧被拐賣的事情。
“真的是她被拐賣了?”宋鳳蘭坐在客廳,秦一舟遞給她一根香蕉,被她拒絕了。
“是她。”胖嫂道,“家屬院的人都在說。李慧那一天過來,她沒有鬧,而是讓郭鵬給她買火車票,她要回去。她被人拐賣,手裡沒錢,這才讓郭鵬給她買火車票的。也是,經歷了這麼大的事情,她哪裡可能跟郭鵬鬧。郭鵬都有了妻子,妻子懷孕都快生了,李慧這個時候回來,郭鵬那邊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她總不能說郭鵬不應該跟她離婚,她自己跟人私奔的。”
胖嫂真不明白,李慧怎麼就把好好的日子過成這個樣子。要知道李慧也算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了,懂得跳舞,還跟家屬院的很多人一起跳舞,有很多人都喜歡跟李慧跳舞聊天的。只要李慧不去說宋鳳蘭的壞話,別跟石桂蘭那樣,李慧過的日子不差,郭鵬還給李慧那麼多錢。
“她被拐賣一年多的時間,就沒有人發現?”宋鳳蘭問。
“沒有,都當她跟人私奔了,不好意思聯系家裡人,也沒有聯系家屬院這邊認識的人。”胖嫂道,“郭鵬沒去找她,是因為她留下來的信件,她親手寫的,不是別人的筆跡。而她的家裡人呢,她那麼久沒有跟他們聯系,他們都沒有懷疑過。”
胖嫂在想李慧跟孃家人的關系沒有好到哪裡去,要是關繫好的話,孃家人應該會發現李慧這邊出了問題。
“你看我,我也是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給你的,不是說家裡沒有電話,就不能打的。”胖嫂道,“我們是朋友,都還有打電話聊一聊。”
親人之間,不可能不打電話,也不寫一封信的。
一年多的時間,不是一個星期,也不是一個月……
可見李慧的孃家人是真的不關心李慧,胖嫂想李慧回去鬧,那也正常。
“聽說李慧在孃家鬧起來了。”胖嫂道,“她現在沒有別的去處,也就只能待在她的孃家。不能生,基本就只能給人當後媽了。她的性子,又怎麼可能給人當後媽。就是看看她被拐賣之後,這脾氣有沒有變。也可能是被壓制久了,現在要宣洩出來。”
“嗯。”宋鳳蘭點點頭,“她的事情估計也就是這樣了。”
“可不是嘛。”胖嫂道,“她原本有一個好的丈夫,她不要,非得去找別的男人。李慧在這邊鬧過自殺,後面不還是跟人私奔走了,誰還會相信她說的話?她被拐賣,過得很差,都沒有想著自殺,這說明她不可能自殺的。”
李慧自己都明白這一點,所以她沒有再用自殺威脅郭鵬,她知道沒有用,她也不想那麼丟臉,還是先回去老家,至少得有一個地方待著。
“她很惜命。”宋鳳蘭想起李慧的模樣,李慧曾經也算是花枝招展的。
女人想要嫁給更好的人沒有錯的,李慧錯就錯在想要去拆散別人夫妻,她結婚了,又去找別的男人。不是說女人不能犯男人犯的錯誤,而是郭鵬沒有對不起李慧,郭鵬對李慧是真的非常好,郭鵬對親媽都沒有對李慧那麼好。
“大家都在說李慧的事情,事情都傳開了。”胖嫂道,“李慧那一天說不是她,她沒有被拐賣。可她要是沒有被拐賣,她會是現在那樣子嗎?大家心裡都知道的。她回孃家吵架的時候,就說她是被拐賣的了。”
宋鳳蘭不知道家屬院的這些人怎麼知道李慧在李家發生的事情,只能說這些人還是挺厲害的,他們得知訊息的渠道真多。
“被拐賣回去了,她爸媽都嫌棄她,說她怎麼不一輩子就待在那邊了。”胖嫂道,“想想都心酸。”
“她現在待在老家,她……”宋鳳蘭停頓了,“她的遭遇跟我們沒有關系。”
李慧最後是如何,都好,不是他們害的李慧。
“估計就是給人當後媽唄。”胖嫂道,“都是這個樣子的,基本沒有別的路。李慧總不能一輩子不結婚,她能一輩子不結婚嗎?她不結婚的話,她能忍受沒有男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