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關於餌絲,你知道幾種吃法?半夜餓了,那就做紅酥雞!【求訂閱】(第2/5頁)
章節報錯
腦海中的光幕上,立馬閃出了抽獎盤。
按照流程抽獎後,腦海中很快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恭喜宿主獲得完美級失傳菜品——煨三雞、茶油鴨、紅煨肉!”
這是失傳菜品?
林旭有些詫異,這三道菜也就煨三雞冷門一些,茶油鴨和紅煨肉不是很常見的嘛,尤其是茶油鴨,在湘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算哪門子失傳啊?
正想著,三道菜相關的經驗湧入腦海中。
林旭這才明白過來,所謂的失傳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是煨三雞,這道菜需要把抹鹽晾制的風雞配上現殺的嫩公雞,再加上野雞放在瓦煲中小火煨制,三種雞肉的味道相互融合,鮮味濃郁。
不過在現代社會,基本上沒人這麼做了。
一來費時費力,二來浪費食材,最重要的是,野雞不好捕捉,且吃了犯法。
但這幾年人工飼養的野雞可以買來食用,林旭覺得回頭可以做一次嚐嚐味道,鹹雞鮮雞野雞,三雞合一,味道應該極度鮮美。
讀取完煨三雞後,林旭又讀取了茶油鴨的做法。
所謂的茶油鴨,不是用茶油炒的鴨,也不是用茶油炸的鴨,而是一種用茶油醃製的鴨子。
把鴨子洗剝乾淨,用五香鹽搓一遍晾乾,再用石板壓兩天,擠出多餘的水分。
接著整齊鋪到缸底,倒入熟茶油和花椒浸泡,密封醃製四個月,吃的時候上鍋蒸制,據說味道鮮美無比。
按照這個教程來說,現在還真沒有類似的做法。
因為茶油貴,沒誰捨得倒半缸子茶油醃製價格並不高昂的鴨肉。
最接近這個做法的,應該就是茶油蒸臘鴨這道菜了,做好的臘鴨淋上茶油上鍋蒸制,據說味道也非常好吃。
但在林旭看來,應該還是在茶油中浸了四個月的鴨子吃起來更美味一些。
回頭有時間試試,現在做的話,明年五一前後就能吃,說不定還真的能成為一道美味呢。
至於最後一道的紅煨肉。
做法倒是很簡單,把豬肉放在鍋裡乾煸一下,放進瓦煲中,加入甜麵醬和黃酒進行煨制,等肉的色澤紅潤時出鍋開吃。
這道菜跟現代版的東坡肉有點相似,但也有區別,因為這裡面不放糖,也沒別的調料,全憑甜麵醬出香味。
這樣的烹飪手法,對調味有著很高的要求。
甜麵醬放多了鹹,味道重,放少了味道又會澹,一個不慎就會毀掉一鍋肉。
另外黃酒的使用也非常講究,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跟肉持平就行,先大火燒開去除酒氣,再蓋上蓋子小火煨制。
煨的過程要定時掀開鍋蓋檢視。
肉變黃的時候,說明煨的時間不夠,肉要是紫紅色,說明煨的時間太長,必須是紅潤的色澤才行。
另外也不能頻繁掀開鍋蓋看,要是鍋裡的油氣散去,整道菜就失去了精髓,瘦肉部分會又幹又柴。
林旭覺得這道菜之所以失傳,應該就是跟做法有關。
調味方面要求高,煨制的火候要求高,偏偏做出來又只是紅燒肉、東坡肉一樣的肉塊,會失傳也理所當然。
美食想要長久發展,必須要走下沉路線。
所謂下沉,就是深入到民間百姓中,讓老百姓能做出來,同時味道還不差,這樣的美食就不會失傳。
相反,像紅煨肉這種看似簡單卻極其容易失手的菜品,失傳自然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