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清湯牛肉麵的製作過程,比想象中也就難了億點點!【求訂閱】(第2/5頁)
章節報錯
他欣慰的看了林旭兩眼,老謝這位師弟有點東西啊。
怪不得高總廚要收為徒弟呢,這麼好的苗子,要是自己遇上,應該也會厚著臉皮收下他吧?
接著,林旭又用勺子往碗里加了半勺水。
電子秤上的“8”一下子變成了“32”。
水要比蓬灰多三倍,所以8克蓬灰對應的是24克水,加在一起正好是32克。
“好手藝!林師傅這手堪比電子秤啊。”
林旭笑了笑:
“熟能生巧而已,今天算是在尹總廚面前班門弄斧了。”
說完他才反應過來:
“對了尹總廚,一斤面用12毫升就行了,按理說做這兩斤面大概用24毫升,為什麼要做32毫升啊?”
蓬灰和水的比例是沒錯,但這麼一做,每次都會多出幾克。
按說這麼多人摸索出來的做法,不應該犯這種錯誤的。
尹宏斌拿著勺子在蓬灰水中攪動幾下,讓蓬灰化開,然後把碗端給了林旭:
“仔細觀察你就懂了。”
林旭接過來看了幾眼,這才發現碗底有沉澱物。
“蓬灰在製作中會有雜質摻進去,所以每次調水時候要多調一些,把雜質這部分預留出來。”
原來如此,怪不得是1:3的比例呢,正好有三分之一是雜質部分需要丟棄。
這些都是無數拉麵師傅摸出來的經驗啊。
“從清朝中期牛肉麵由中原的懷慶府,也就是一個名叫博愛的縣傳到蘭州後,西北的廚師一直在摸索著改良,並制定了牛肉麵的製作標準。”
林旭笑著說道:
“過去老吃蘭州拉麵,今天就嚐嚐尹總廚做的牛肉麵,看跟蘭州拉麵有什麼區別。”
尹宏斌笑了笑:
“區別肯定是有的,至少牛肉麵裡的肉片不會切那麼薄。”
蓬灰水變得清澈時,用勺子將中上層的水舀出來,夠24毫升後放在一邊備用。
等面已經餳得差不多了,尹宏斌將麵糰重新放在工作臺上,雙手交叉,用拳頭摁著麵糰往外搓,把表面變得光滑的麵糰搓開。
將三分之一的蓬灰水淋在上面。
接著將麵糰折起來,繼續用大拇指的根部向前推,把麵糰推成一個個面劑子,讓蓬灰水更好的被面團吸收。
把面劑子重新揉成光滑的麵糰,再將淋水、摺疊、推開、揉成麵糰的步驟重複兩次,將蓬灰水完全加到麵糰中,和麵和餳面的步驟才算結束。
加了蓬灰水後,麵糰變得柔軟且光滑。
“下面就可以開始溜條兒了。”
蓬灰水能讓面柔軟有彈性,但有時效性,所以最後的蓬灰水,隨用隨加比較好。
尹宏斌將案板上的麵糰搓成長條,搓的時候工作臺上要抹油,不然會有發黏的感覺。
搓好提著面的兩頭,抖一下一甩,讓長條形的麵糰纏成麻花狀。
放在案板上,重新揉搓,再次成長條後,提著兩頭,再次讓麵糰纏繞成麻花狀,不過方向要跟第一次相反。
這一步林旭倒是明白,用白案的話講就是“順筋”,讓麵糰的筋性更加順暢,這樣才能抻成麵條。
反覆順筋之後,麵糰的筋性更加明顯。
尹宏斌再次把麵糰搓成稍微粗一點的長條,開始做拉麵了。
他往工作臺上撒了點乾麵粉,從麵糰上揪起一團面劑子,搓成圓柱形的長條,再用雙手的拇指把兩頭捏起來,壓在虎口的部位,輕輕向兩頭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