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餅乾不錯。”

曾曉琪原本打算嘗一塊兒算了,畢竟這種小餅乾可都是一個個熱量小炮彈,吃多了絕對會長肥肉的。

但嚐了之後,她就停不下來了。

沒多久,谷君麗和兩個服務員端著飯菜走了過來。

老遠就聞到了燉魚的鮮香味兒,這味兒夾雜著東北大醬的濃香和燉豆腐的鮮美,聞著就讓人覺得很舒坦。

端過來後,林旭看到托盤中趴著一條燉得顏色紅潤的魚,魚肚子的一側均勻的擺放著燉好的豆腐,而另一側的則是一大團燉好的粉條。

豆腐和粉條色澤紅潤,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慾。

這就是得莫利燉魚?

另一份是上大學時候經常能吃到的美味,地三鮮。

茄子切滾刀塊過油,再把土豆切成厚片同樣過油,最後把料頭爆香再將食材倒進鍋裡,兌入調好的的料汁大火收一下就妥了。

做法簡單,但卻非常下飯。

“來來來,吃飯吃飯,吃完咱就去電視臺把面果給拍了,這樣你們也好出預告片。”

謝保民對這事兒很上心。

畢竟釣魚臺的生活實在太枯燥和一成不變了,現在有上電視上做菜的機會,這擱誰不高興啊。

林旭端起米飯,先夾起一塊地三鮮中的茄子嚐了嚐。

茄子炸得很透,入口香軟,裡面滿是鹹香美味的料汁,咬一口,讓人下意識的就想扒拉幾口米飯。

這是一道很神奇的菜品,純素,沒有肉,食材也都是最常見的蔬菜。

但過油後烹製在一起,卻有了讓無數人都痴迷的味道和口感,好多人的肚腩,都是從這道菜開始長的。

嗯,素菜嘛,又沒那種肥膩膩的五花肉,吃的時候不自覺就會放鬆警惕多吃了幾口,飯也不自覺的多盛了點。

總覺得這樣吃沒啥問題,但小肚腩卻不自覺的長了起來。

林旭扒拉一口米飯,又夾了一快子得莫利燉魚,一邊吃一邊聽師兄講解得莫利燉魚這道菜的來源:

“得莫利是個地名,在東北松花江邊上,村裡的人靠打魚為生,這個村子做的燉魚很好吃,所以大家就用得莫利這個地名給命名了……”

得莫利燉魚這道菜確切的叫法應該是得莫利燉活魚,做好的做法就是把剛出水的魚直接燉了。

至於燉什麼魚,這個倒是沒什麼特別嚴格的要求,尋常的鯉魚、草魚,或者價格更高的海魚,甚至江團,都可以燉。

不過為了讓菜更好吃,應該選擇肥實一點的魚。

這樣湯汁更豐腴,香味更濃郁,吃起來也更美味下飯。

今天二號樓選擇的這種名叫三道鱗的光板鯉魚就不錯,肉質肥膩,燉出來的豆腐和粉條格外美味。

林旭夾了一快子粉條放在碗裡吃下去,那濃郁鮮香的味道和爽滑的口感,讓他有種吃小雞燉蘑孤的感覺。

之前吃小雞燉蘑孤時候的粉條,也是這樣吸滿湯汁,也是如此美味下飯。

“我就不能吃東北菜,每次吃都會吃撐,要經常這樣,胃早晚會被撐壞。”

曾曉琪一邊憤憤的碎碎念著,一邊拼命的往嘴裡扒拉米飯。

沒辦法,太好吃了。

兩道都是典型的下飯菜,而二號樓的米飯又是出了名的好吃,這種情況下,任誰也忍不住啊。

飯後,林旭和曾曉琪坐在外面喝茶水,謝保民則回到廚房,把要用的食材裝起來,裝了好幾個鼓鼓囊囊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