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林彥嘆了口氣,耐心解釋道,“拋屍,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就意味著兇手一開始可能沒打算殺人,只是單純想達到某種盲目的。

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導致死者死亡,才不得已拋屍。

第一現場是殺人潛逃,留下罪證的可能性大。

而拋屍是有備而來,自然更容易不留下把柄讓你們查到。”

蘇映雪只覺醍醐灌頂,短短十幾分鍾,她感覺自己像上了一年警校。

甚至產生一種錯覺,這案子似乎也沒想象中那麼複雜。

蘇映雪回過神,問道:“現在車輛線索沒了,即便知道兇手可能是團伙作案,可該怎麼查呢?”

案發已過去三個月,許多證據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消失,包括監控影片。

她毫不懷疑,要是林彥早來三個月,這案子說不定真能破了。

可現在……

即便知道林彥能力非凡,她仍不抱太大希望,畢竟當下尋找線索,實在太難,無異於大海撈針。

“換個思路。”林彥打了個響指,神秘一笑,“我們不一定非要從實際的證據線索入手。”

“那從哪兒開始查?”蘇映雪眉頭緊皺,聽得一頭霧水。

林彥嘴角勾起一抹壞笑:“讓我親一口,就告訴你!”

“啊?”蘇映雪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是什麼地方?

這裡可是姦殺案的兇案現場,他竟能提出這種離譜要求,簡直不可理喻!

“去死!”蘇映雪憤怒地大喊一聲。

“好了好了,不開玩笑了。”林彥收起笑容,恢復正經,“概念神也是神,概念股也是股,所以,概念線索同樣能當作線索。

如果我剛才的假設都成立,還能得出另一個結論——兇手作案前,早就盯上了王笑雯。

所以,我們可以倒查王笑雯的生活軌跡,排查她死前接觸過哪些具備作案能力的人,說不定就能找到突破性線索!”

“具備作案能力的人?”蘇映雪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從兇手身份倒推作案動機和可行性?”

林彥滿意地點點頭:“孺子可教!”

“我明白了!”蘇映雪快步朝著剁椒魚頭走去。

她終於懂了,林彥為何要將這種線索稱作概念線索。

因為這僅僅是個假設。

先構建出一個可能存在的推斷,再依據推斷結果去尋覓可能實施犯罪的人。

換言之,要是主角社交圈裡的人既無作案動機,也無作案時間,那就向外擴充套件一圈,或許便能找到答案。

雖說這聽著仍如大海撈針,可好歹有了方向。

恰好警局存有調查死者朋友圈的資料。

蘇映雪帶著林彥直奔警隊。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查閱,記錄顯示,死者王笑雯確實沒有不良嗜好。

週二到週五,每天下午都去教跳舞,週末則全天授課。

她與學院同事關係融洽,從來沒有過矛盾。

朋友圈裡的男性朋友,幾乎都能提供不在場證明。

警方調查聊天記錄,也未發現異常。

由於死者手機在案發現場未找到,警方調查時,著重提取了死者男性朋友的資料記錄。

對於王笑雯的女性朋友,僅對幾個關係較好的進行了專門走訪和筆錄。

“你是說,我們現在要從她的女性朋友查起?”蘇映雪皺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