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棠,你說咱要不別收小海鮮了,咱早起自己挖不行嗎?就是累點,左右就三個月,不怕的。”

如棠剛剛計算成本,郝梅都聽進去了。

收海鮮,一天就要十多塊成本呢,她們自家人如果齊上陣,就是累點,但也能湊齊,幹嘛非得花這個錢?

“如果咱們親自挖,是可以省點小錢,但會特別累,一天勞動時間過長,容易把人累病,但這還不是主要原因。”如棠頓了頓。

“咱們大黎村這幾個月挺難的,生産隊蝦圈垮了,糧食又沒啥收入,咱們能幫的也不多,這點錢起碼讓大家有個盼頭,熬過去這段就好了,做生意不要想著把別人逼死,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這說的是啥啊,文縐縐的…陽子,你聽懂了沒?”

“她的意思是,別總想著占人家便宜,給大家留個好印象,下次有合作的機會也會先想著咱們。”

如棠最後說的那句話出自《菜根譚》,文縐縐的,於耀陽也沒聽懂,不過聯絡上下文,猜出意思還是不難的。

“很多人做生意覺得玩心眼是最快的賺錢方式,千方百計佔別人便宜,為了省一點小錢搭上信譽,短期盈利,長久下來,交易和信任成本卻會增加,得不償失。”

如棠把前世的生意經拿出來講給郝梅聽,她相信於耀陽早就領悟到這點,看他收大米就知道。

陳年大米,他收價比市場價高一些,農民覺得佔到了便宜,就願意找他合作,以後再有別的農産品也會找他,別人想撬走他的生意都很難。

“我好像是聽明白一點——可是咱自己挖小海鮮,也沒佔到鄉親們的便宜不是?”郝梅的悟性比不上這倆人,她現在想的就是如何一天省下10塊錢收小海鮮的錢。

“你是沒佔到鄉親們的便宜,那你佔的是自己身體的便宜不?今兒咱們去醫院看病你也看到了,隨便拿點藥做個檢查就好幾塊,這還是小病,你想想,咱一家幾口為了省十塊錢,整天泡水,起早貪黑,累出點啥病,多少錢能治回來?”

健康,在如棠看來比賺錢還重要,她的經營理念跟陳桂蘭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陳桂蘭只看重眼前利益,如棠和於耀陽看重的是長久發展。

郝梅連連點頭。

氣氛已經烘托到這塊了,如棠索性再給她講深一點:“你以後別生氣了,尤其是別跟陳福生氣,發脾氣會增加乳腺疾病的風險,憋著不發容易卵巢囊腫,再進一步發展就是癌症,你算算,咱家得賣多少海鮮才能賺一個健康身體?”

郝梅把看病的錢換算成小海鮮,頓覺自己過去這麼多年太不值得了,為陳福生的氣流的淚,都能堆成一座海鮮山了!

渣男,不值得!

有了如棠這個貼心小棉襖開導,郝梅徹底不上火了。

搬到了如棠租的下房裡,稍微拾掇一下,也不比家裡差啥,就是不能種地稍微憋屈了點。

晚上,於耀陽沒回村,他和如棠租的下房雖然只有一個房間,但熱心的李華給他安排在糖果廠的職工宿舍裡,跟一堆單身漢打了半宿撲克。

轉過天如棠跟於耀陽出攤,把郝梅留在家,讓她跟李華研究墾地種菜的事。

出了一天攤,下午就回來了,郝梅有點意外,這一問,上火了。

“這賺的,咋只有昨天一半?!”

這不距離萬元戶,越來越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