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文人看著文廟中出現的種種異象,嘴巴都快合不攏了。

太學主瞪了他一眼,“你能不能有點出息?好歹還是個大先生。”

“要是被人看到的話,你丟人都快丟到家了。”

青衣文人毫不在意,“這次省試湧現出這麼多的好小子,我高興啊。”

“在我們手上,儒家一日不如一日,我的心也是每每下沉。”

“可這一趟你看看,沈無名本來就是聖人種子,咱們就不說。”

“還有那王仲舒,那方道元,無一不是天驕。”

“即便是放在那百家齊鳴的時代,都是能夠冒頭的。”

太學主翻了個白眼,“王仲舒也就罷了,可方道元人家是修墨家的?”

“還有沈無名,那玩意兒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百傢什麼都學。”

“你非要把他拽到儒家來,人家都不一定來,給你能的。”

“呵呵。”青衣文人笑了笑,也不在意,“可方道元是儒墨雙修。”

“而且走的也不是明算的路子,而是考的進士科!”

“證明他還是認為自己是儒家……沈無名,也是這個道理。”

百家齊鳴。

朝廷也將科舉考試分成了多種,最起碼大的修行路子都照顧到了。

比如提供給墨家人才的明算,但最主流的,依舊還是儒家進士科。

如方道元本是儒墨雙修,但最終沒有選擇明算,而是進士科。

太學主搖了搖頭,沒說太多,只是目光深沉,看著文廟中的雕像。

還有那第五塊玉板!

“這傢伙……墨家進度是快了些,但他的修行根本,似乎的確是在儒家。”

……

“現在,該排名和拆封了!”

禮部衙門。

主考官太傅崔安石召集所有考官在場,面前堆著一疊疊的試卷。

他指著最前邊的一份,“這份試卷的考生,的確有王佐之才。”

“先前諸位都共推他為榜首,我也將其謄抄給陛下御覽。”

“按照陛下所言,本次金榜,只收錄他一人,其餘人都只上紅榜。”

“沒意見吧?”

崔安石環視眾人,一群考官都搖了搖頭,一個個平靜無波。

顯而易見,他們對這份試卷的特殊待遇,早就已經有了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