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聽著朱高煦稱呼的改變,笑意更甚。

朱高煦確實變了,但原本的風格,依舊還在,而是收斂了起來,並不代表如今的朱高煦,真的如同表面的那樣謙遜。

他就說嘛,一個人再怎麼改變,以往那麼久存在的,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但朱高煦的改變,他同樣很清楚,確實非常巨大,完全是換了一個人一般。

若不是依舊還是那張臉,以及剛才一閃而逝的那個氣質,他都要懷疑,有人將朱高煦給掉包了,來了一手狸貓換太子。

雖然這個想法很誇張,很離譜,但姚廣孝還真就這樣想過。

姚廣孝輕聲笑道:“漢王多慮,此為貧僧所問,貧僧只是心中好奇罷了。

漢王若是為難,不說便可。”

“呵呵,好一句本王若為難,不說便可啊,姚少師當真犀利。

此事本王已與皇上說過,姚少師若是好奇想要知道,便去問皇上吧。

若無他事,本王便回去了。”

朱高煦站起身,姚廣孝那一句,真以為他是嚇大的呢,如今跟朱棣都談好了,一個姚廣孝還想挑撥離間?

一句他若為難,這是在給他挖坑呢,誰不知道姚廣孝在朱棣心中的地位,要是不說,那就是他有密謀咯?他心中還有想法咯?並不像表面說的那樣咯?

別人怕姚廣孝,哪怕是朱高熾都需要給姚廣孝三分薄面,但他可不會慣著。

他本身就不準備在大明待了,姚廣孝也對他這個原身有意見,還想讓他給姚廣孝面子?

他在造反當夜連朱棣都正面硬鋼了,何況一個姚廣孝。

正在朱高煦轉身之際,姚廣孝的聲音再次傳來。

“漢王,貧僧雖不知漢王出海去往哪裡,但漢王不可忘了,漢王您是大明的漢王,外面大明邦國,不可只有武力。”

朱高煦聽到這句話,直接笑了,他這算是被姚廣孝正兒八經的教訓了吧?

他都不知道姚廣孝是怎麼想的了,他出海,礙著這人什麼事了?現在還來教他做事?

朱高煦神情冷然,沒有回頭,平靜的目視前方。

“本王如何做,姚少師還管不著,若是皇上有話,皇上自會與本王說來。

姚少師如今在這清靜之地修身養性,還請姚少師保持一顆清靜的心。

既然歸隱,便好生歸隱。”

言罷,朱高煦徑直大步走出,絲毫沒有理會背後坐著的姚廣孝。

姚廣孝看著朱高煦的背影逐漸消失,徑直笑了,他才說了朱高煦一句,這位漢王也果真不是吃虧的主,立馬還了一句給他。

“保持一顆清靜的心,好生歸隱嗎?漢王,您的變化,可真是太大了啊。”

朱高煦回到廂房,還在想著姚廣孝所說的話,在他看來,姚廣孝這樣的人,不可能會無緣無故說那些話,應該是有其中的隱情才是。

朱高煦想了很久,海外那些藩國對大明的影響?

他只知道南洋不少藩國,都是經過大明冊封的,大明對周邊的影響,非常大,尤其還有鄭和率領的船隊下西洋,再一次增強了大明的影響力。

鄭和如今是第三次下西洋,去年十月從劉家港出發。

如今大明對南洋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最頂峰,雖然大明在海上的影響力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確實是古代王朝中,海上影響力最大的一朝。

想到鄭和,朱高煦眉頭緊皺。

“有傳聞說鄭和是姚廣孝的弟子,也不知道是否為真,朱棣沒有說過,原身也不知道。

這人到底是為了擾亂我的心境,還是可能是為了鄭和下西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