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那我問你(第2/6頁)
章節報錯
果然不愧是大儒啊。
心中這樣想著,手上卻不慢,老遠就下拜行禮:
“後學末進馬鈺,拜見潛溪先生。”
這個稱呼是有講究的,沒有喊宋先生,也沒有喊他的官職,而是喊的雅號。
直接將這次會面定性為,晚輩和長輩的私下會面,與其他無關。
宋濂微微頷首,上下打量著馬鈺,第一印象說不上好,但也不算壞。
馬鈺此時的外形很落魄,但想到他之前淪落為乞丐的經歷,是可以理解的。
比起這個,宋濂更關注的是他的神態、禮節等。
除了稍顯拘謹,別的可以說都非常不錯,顯然是個有教養的人。
叉手禮更是讓他心生好感。
本來他是想說幾句開場白,比如勉勵幾句之類的,但想到馬皇后叮囑要敲打一下對方。
他又忍住了,只是微微點頭,就大步走進牢房內部。
馬鈺到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宋濂是來‘興師問罪’的,能回應自己已經不錯了。
之後他恭敬的請宋濂坐下,又倒了一碗熱水奉上。
嘴裡還誠惶誠恐的說,條件簡陋請潛溪先生勿怪云云。
宋濂自不會在意這些,反倒對馬鈺的教養更加滿意。
他自己都沒有察覺到,內心裡不知不覺間已經轉換了身份。
不再是來興師問罪的太子老師,而是來考較晚輩課業的長輩。
不過他並未忘記此行的目的,再加上還有馬皇后交給的任務,他也沒有多說廢話。
臉色嚴肅的道:“孔孟為本,管荀為用,是你說的?”
馬鈺也沒想到對方竟然這麼直接,不過他也早有準備,面色不變的道:
“一點淺見,惹潛溪先生笑話了。”
他態度恭敬,宋濂即便是想挑毛病都不知道怎麼下手,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四書五經你治了幾部?”
馬鈺慚愧的道:“家中長輩說我尚年幼,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年齡。”
“只泛泛的教我瞭解了一些經書真意,並未深入學習。”
“本來是等我心性略微成熟,找到自己的路再教我治經,只是……”
說到這裡,他臉上露出悲傷之意。
宋濂心中不禁生出憐憫之心,是個可憐的孩子啊。
而且對馬鈺長輩的教導方式,他也有些驚訝。
現在主流的教育方式,就是先背書。
字都還沒認全,就得先把經書背下來,等背熟了再回頭去學習經意。
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馬鈺的長輩先教他認識世界,然後再去治經,可以說與現行理念截然相反。
不過宋濂倒是沒有批評的意思。
每一家都有自己教授子弟的方法,外人不瞭解其中道理,最好不要隨便發表意見。
可是……
“既然未治經,豈可對先賢真意妄加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