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收穫?

朱標馬上就將方才的事情拋之腦後,語氣略帶激動的道:

“那馬鈺真大才……治國之才也。”

馬皇后表情有些詫異。

一來是沒想到他先談的不是丹書鐵券之事。

二來是沒想到他對那馬鈺的評價竟如此之高。

這就讓她很好奇了,兩人在牢裡到底談了些什麼?讓兒子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大。

“你別激動慢慢說,他都與你說了些什麼。”

朱標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平復激動情緒,就將兩人的談話轉述給她聽。

當聽到馬鈺對都城五要素的分析,馬皇后只是微微點頭,並不覺得意外。

倒不是她覺得這五條不對。

恰恰相反,她認為馬鈺的分析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已經相當的完美。

只是今天這番談話,是對之前話題的延續和補充。

他能講出這五條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講不出來那才奇怪。

不過透過這五條,她也確定了一件事情。

馬鈺確實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並根據學識推算出朱元璋會失望而歸,而不是單純靠運氣瞎猜出來的。

等聽到馬鈺對丹書鐵券事件的定性,她臉上的表情終於變了。

讓朱標將每一句話都講述給她聽,有時甚至會因為一個字眼,反覆詢問直到確定為止。

這讓朱標很是奇怪,雖然馬鈺的這番分析很獨特,可也不至於讓母親如此重視吧?

於是他就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面對兒子的提問,馬皇后沉思了一會兒才給出回答:

“他懂帝王之學。”

“啊?”朱標不禁驚訝出聲:

“帝王之學?他?”

不是他不信自己的母親,而是這太不可思議了。

馬鈺就算有師承在身,可要說和帝王之學有關係,也太誇張了。

關鍵是,他怎麼沒從這番話裡,聽出什麼和帝王有關的東西?

莫非站在帝王的立場考慮問題,就是帝王之學了?

馬皇后自然能看出兒子的疑惑,就詳細的給他解釋其中的道理。

帝王之學說起來高大上,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莫測。

說白了就是如何培養統治者心態和見識。

這是大明開國集團最欠缺的東西,就連朱元璋、馬皇后等人都一知半解。

只能透過史書記載的帝王之事去學習模仿。

朱元璋將正史帝王篇,反反覆覆讀了一遍又一遍。

馬皇后自己也讀,她還讀歷代皇后的傳記,學習如何當一個合格的皇后。

可眾所周知,有些東西是不會記錄在書裡。

很多心態方面的東西,也無法透過文字書籍來傳遞。

必須透過言傳身教慢慢的薰陶。

世家大族一度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很多知識也正是透過他們才得以傳承下來。

普通人活著就已經不容易了,也沒能力保護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