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大媽叫她去拿柳枝了,你倆別急,早就整上了,都有的。”寧七繫著釦子走出來,”先幫我把供品收拾好。”

小姑已經在客廳忙活開了。

她開啟一個精緻的食盒,裡面整齊地擺放著五色糕點、水果和奶奶生前最愛吃的醬牛肉。”香燭紙錢我都帶了,你爺爺喜歡喝的汾酒也準備了。”

寧七看著小姑認真的側臉,突然想起小時候每逢清明,奶奶都會牽著他的手去掃墓,至於爺爺,寧七卻是從未見過。

”七七?發什麼呆呢?”小姑的聲音把他拉回現實,”快來幫忙裝車,咱們八點半準時出發。”

”好嘞!”寧七擼起袖子,突然想起什麼,”對了小姑,我買了您最愛吃的榴槤酥,放在冰箱第二層。”

小姑眼睛一亮,隨即又板起臉:”又亂花錢!”但嘴角已經忍不住上揚。

這時,門外傳來鑰匙轉動的聲音,寧七母親雲柳提著一捆翠綠的柳枝推門而入,髮梢上還沾著幾片柳葉。

”哎呀,霞霞來得這麼早?”寧母笑著招呼小姑子,舉起手中柳枝,”剛在樓道遇見隔壁李嬸,她女婿從鄉下捎來的新鮮柳條,非要分我一把。”她熟練地將柳枝分成幾束,先插在門楣上,又給每人發了一小段,”來,都別在衣領上,老傳統了。”

寧霞趕忙接過柳枝:”嫂子就是人緣好,李嬸家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著您。”

”鄰里鄰居的,互相照應嘛。”寧母把剩下的柳枝浸在水盆裡保鮮。

這時,寧七正從廚房端出一盤剛蒸好的青團,兩個表妹早就圍了上來,佳佳眼巴巴地盯著青團:”舅媽,我能先嚐一個嗎?就一個!”

”小饞貓。”寧母笑著戳了戳她的額頭,”趁熱吃吧,待會兒上山要走好一陣呢。”她特意挑了兩個鹹蛋黃餡地遞給孩子們,”小心燙著。”

寧霞幫著擺碗筷,突然輕聲問:”嫂子,我哥今年...”

”。”寧母手上的動作頓了頓,很快又繼續擺盤。

寧七立刻接話:”爺爺奶奶最明事理了,大姑更不用說。”他拿起一個青團掰開,碧綠的艾草皮裹著油亮的豆沙,”您看,連青團都跟大姑包的一個樣,他們肯定高興。”

寧母眼眶微紅,低頭整理祭品籃子:””

”媽,您坐著歇會兒,我去把車開到單元門口。”

清明時節,太陽在喚醒人們後,瞧瞧退場,細雨如織,天空彷彿被一層薄紗輕輕覆蓋,雨絲連綿不絕,輕輕地、悄悄地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給這春日平添了幾分哀愁與靜謐。

路上,行人稀疏,腳步匆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逝去親人的無盡思念,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憂傷,正應了那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寧七坐在副駕駛座上,目光堅定而深邃,車窗外的雨景在他眼中快速掠過,他的身旁,幾位親友沉默不語,各自沉浸在內心的思緒中,車內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氛圍。

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顯得格外漫長,彷彿每一段路程都承載著對過往的回憶與不捨。

終於,車子緩緩停在了老家公墓的入口,雨勢似乎也隨著他們的到來而變得更加綿密。

寧七一行人撐起黑傘,踏著溼漉漉的青石板路,一步步向著那片沉睡著家族記憶的地方走去。

雨滴打在傘面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與四周偶爾傳來的鳥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關於生與死的悠揚樂章。

公墓之內,松柏蒼翠,墓碑林立,每一塊石碑都靜靜地訴說著一個關於愛與別離的故事。

寧七一行人緩緩穿行其間,最終在一座略顯陳舊的墓碑前停下腳步。墓碑上的文字已經有些模糊,但在他們心中,那些記憶卻永遠清晰如初,他們默默地整理著周圍的雜草,輕輕擦拭著碑身,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對逝者的敬畏與懷念。

隨後,他們依次上前,將手中的鮮花輕輕放在墓碑前,花香與雨氣交織,為這片靜謐的空間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溫暖。

寧七閉上眼,心中默唸著對親人的思念與感激,那一刻,時間彷彿凝固,所有的憂傷與哀愁都化作了無聲的淚水,與細雨一同融入大地,滋養著這片承載著家族記憶的土地。

祭拜完畢,他們緩緩轉身,再次踏上歸途,雨,依舊綿綿不絕,但他們的心中卻多了一份釋然與寧靜。

這一次回家祭拜,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緬懷,更是對生者的一次心靈洗禮,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人,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