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柱樣子看起來憨憨的,見到姜寧寧耳根子都漲紅了,為人卻十分細心。

挑選的也是相對而言比較好走的路。

兩人一前一後前往海岸線。

前面的路很難走,膠靴不斷陷進海堤淤泥,每一步都要費很大力氣。

但很快姜寧寧就顧不得這些了。

王副連長根本沒有刁難她的意思,而是前線抗洪已經進入到關鍵時刻。

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搶佔最前沿。

前方,八百米生死線上,草綠色的人流正扛起沙袋以血肉之軀縫合潰堤的裂口。

濃墨潑就的驚濤中,指揮官脖頸青筋暴起,嘶吼聲穿透風雨:“拿我填!共產黨員的脊樑就是防汛樁!”

戰士帽簷滴下的不知是汗是血,軍裝下襬結成鹽霜,像給怒海鑲了道草綠滾邊。

咔嚓!

這一幕深深刻進姜寧寧的心口,也記錄在相機當中。

她忽然想起當年上課時,任課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

“總得有人記住!”

“筆桿子要插在炮火最猛的地方。”

熱血在姜寧寧血管裡流淌,她舉著相機往前走,膠靴突然踩進齊腿深的海水中,險些被浪頭掀翻。

幸好鐵柱眼疾手快拉了她一把,把她拉上去。

姜寧寧心有餘悸。

經海風一吹,身體凍得瑟瑟發抖。

幸好她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來一塊姜,幹嚼兩口,火辣辣的滋味瞬間沿著喉嚨蔓延至全身。

那股徹底止住那股子冷意。

姜寧寧僅僅是打溼一截褲腿,可那些子弟兵們,寒冬臘月卻站在冰冷的海水中。

“我沒事,再往前走一走吧!”

七十年代的相機技術尚未發展到能夠提供高畫素成像的水平,距離太遠,拍出照片比較模糊。

鐵柱深深地看了她幾眼,本以為這位嬌滴滴的女同志會嚇得鬼哭狼嚎,卻出乎意料地堅韌。

思索幾秒,他拿出腰間的軍工繩打了個圈,“你扯著這根麻繩,我拉著你,就不怕被海浪捲走了。”

“謝謝鐵柱同志。”姜寧寧也不矯情,把手腕套進去,儘量不給對方添麻煩。

鐵柱繼續在前面帶路,儘量踩在平穩的地方。

又是一個兩米高的海浪迎面打來。

“接龍!接龍!”

突擊隊長的嘶吼壓過雷聲。